我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多次訪問中國。每次來中國,無論是高聳入云的摩天大樓還是正在施工的建筑工地,都能讓我感受到巨大的發展變化。方方面面的數據印證了我的這種感受。
中國在改變自身的同時也在改變著世界。到今年年底,中國的科研投入將有望超過美國,躍居全球首位。盡管西方富裕國家對全球化的質疑日益加深,中國仍繼續加大力度應對能源、氣候變化等方面的全球挑戰。
中國對全球的重要貢獻,還體現在全球健康和發展領域。中國在過去幾十年里取得了任何其他國家都無法企及的成就,不僅將數億人從貧困和疾病的惡性循環中解救出來,還建立了現代化的經濟體系,推動了全球經濟發展。目前全球其他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很多非洲國家高度關注中國成功路徑,這更加凸顯出中非合作論壇的重要性。
對非洲國家而言,目前正是關鍵的轉折時刻,可謂風險與機遇并存。據預測,到2050年,非洲人口數量將至少增加一倍,突破25億大關。如果非洲的年輕一代能像中國青少年一樣健康地成長并接受良好的教育,他們將成為推動非洲經濟快速增長、改變非洲大陸現狀的生力軍。
中國和非洲在過去幾十年里建立起了深厚的合作關系,令人備受鼓舞。中非合作論壇、“一帶一路”倡議以及中國組建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等舉措,都十分有助于中國分享自身在經濟轉型過程中積累的經驗教訓,幫助非洲國家更好規劃自身發展路線并最終實現繁榮發展。中國在這些方面具備獨一無二的優勢。
我認為有兩個領域與非洲未來發展息息相關,中國經驗值得借鑒。一是消除非洲許多地區依然面臨的疾病和貧困,二是挖掘非洲國家在農業方面的發展潛力。
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國在健康創新領域的領導力日益彰顯。比如,通過藥物創新和有效的疾病監測與控制體系,中國已經在2017年實現了本土瘧疾零病例,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績。中國可以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消滅瘧疾提供高效且可負擔的解決方案。
農業是中國能夠幫助非洲加快發展的另一重要領域。過去幾十年里,中國農業生產率的增長速度比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快了4到6倍。設想一下,如果非洲能夠借鑒中國的知識、經驗和資源,實現類似的農業轉型,非洲未來就會大有希望。
例如,我們可以利用中國在雜交水稻培育方面的專業知識,為非洲農民研發產量更高、抗病能力更強的稻米品種;中國還可以在農業研究的國際合作中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讓數以百萬計的小農戶受益。
蓋茨基金會將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國加快創新步伐,積極支持中國將其豐富的疾病監測和控制經驗與非洲國家分享,從而幫助非洲國家提升針對瘧疾和其他流行病的防控能力。蓋茨基金會也將通過開展一系列項目,鼓勵中國企業投資非洲,為非洲的健康和農業發展作出持續貢獻,改善撒哈拉以南非洲人民的生活。
中國的實踐證明,改變是可能的,而且可以很快發生。(作者為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比爾·蓋茨)
(原標題:非洲國家高度關注中國成功路徑(國際論壇))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來源系網絡轉載,本網系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