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旅游研究院聯合攜程、馬蜂窩旅游網發布的中國出境游最新報告顯示:今年中國出境游市場持續穩步增長。上半年,出境游人數約8129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14%。預計全年出境游人數將達1.68億人次,同比增長12%。
當下,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伴之以交通的便捷、簽證和支付的便利化等諸多利好因素,中國游客的腳步遍及全球、中國出境游在世界上活力四射。
“大熱帶”“小熱點”比翼齊飛
旅游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個重要指標,出境游更為廣大人民所向往。中國已連續多年蟬聯全球第一大出境游客源國。中國旅游研究院國際所所長楊勁松介紹,中國出境游目前的特點是巨大規模與穩定結構并存,大熱帶和小熱點共存。“大熱帶”指港澳臺、東南亞和東北亞這些近程市場。同時,由于簽證、直航或某個事件引發“大熱帶”區域以外的“小熱點”在閃耀,比如摩洛哥、塞爾維亞、匈牙利等國的中國游客在不斷增長。
目前,中國出境游前15位目的地依次為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泰國、日本、越南、韓國、美國、中國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柬埔寨、俄羅斯、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和菲律賓。此外,歐洲市場也備受青睞,今年上半年赴歐洲人數達300萬人次,同比增長7.4%,東歐地區增速最快,超過20%。
曾經的遙遠已不再遠,如今的近是真的近。交通的持續改善消解了出境游的空間障礙。去年,中國國內機場直飛國際和地區航線1251條,新開國際和地區直飛航線255條。中國的航空公司國際定期航班已通航65個國家的165個城市。
簽證便利化讓出境游變得說走就走。截至今年5月2日,中國已與146個國家和地區締結適用范圍不等的互免簽證協定。近期又有一些國家對中國開放免簽或落地簽,例如卡特爾、白俄羅斯、智利、緬甸、博茨瓦納、津巴布韋等。歐洲、南美等國也紛紛縮短簽證審發時間或開放多次往返簽證。
“新跟團”“私家團”逐漸走俏
報告顯示:去年通過團隊形式出境游的游客達55.24%,跟團游依然是中國人出境游的主要方式,其優勢在于較高的性價比。出境游經驗不足、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希望省心省力有人服務的中高收入人群等熱衷跟團游。
值得關注的是,如今的出境跟團游正在擺脫大巴車大團隊、千篇一律的行程、行色匆匆走馬觀花、住得遠吃得差的舊有形象。“低品質、不合理低價、強迫游客購物”的跟團游正被淘汰。小團化、個性化、主題化和高品質的“新跟團游”正在獲得游客的認可。消費升級是“新跟團游”的重要特征,中國游客更青睞選擇舒適度高、服務好、體驗感佳的產品,并不再盯著低價團。如今的中國游客既要玩得安心、玩得舒心,更要玩出品質,玩出特色。
攜程大數據實驗室首席研究員彭亮告訴記者,隨著中國游客對于私密性、靈活性、深度化、重體驗等個性需求的不斷提升,私家團、精致小團逐漸被更多游客接受。例如私家團,可以一家人獨立成團,不與陌生人拼團,專車專導,旅游行程更靈活更深度,酒店和餐飲品質高,擁有24小時管家服務等。去年通過攜程平臺報名境外私家團的游客同比增長240%。目前該平臺有數萬條私家團產品,已覆蓋61個國家,今年新增了摩洛哥、肯尼亞、巴西、智利、古巴、緬甸等國。
為了滿足中國游客對高品質的追求,境外多個旅游目的地不斷挖掘中國游客的興趣愛好和需要,為中國游客量身打造貼心的“歡迎中國”服務,如提供中文服務、手機支付、燒水壺、符合中國人口味的餐飲、一張海外親屬的緊急聯系地址以及酒店免費WiFi等,希望通過對細節的精雕細琢,能緊緊地抓住中國游客的心。
“一帶一路”沿線游熱度上升
今年出境游還有一大亮點就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熱度上升。中國游客更加關注這些國家的旅游資源,并在出行時優先選擇這些目的地。中國旅游研究院和馬蜂窩旅游網共同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中國與意大利簽署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諒解備忘錄后,意大利的旅游熱度上漲28%。上半年,黑山的旅游熱度上漲161%,卡塔爾和緬甸的旅游熱度漲幅也超過100%。
文化旅游是民心相通的重要實現方式之一,成為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自然紐帶。馬蜂窩旅游網行銷策略總經理趙冉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中國游客迅速增長的文化旅游需求,帶去了龐大的旅游市場空間,將為沿線旅游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性價比高的東南亞地區一直很受中國游客青睞,這里最具吸引力的是海島休閑度假游,如泰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黑山共和國是“一帶一路”沿線最小的國家之一,但旅游資源豐富。以前,黑山在中國游客中的認知度較低。兩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后,前往黑山旅游的中國游客同比增長了一倍以上。得益于中緬經濟走廊建設的顯著成效,昆明開通了與仰光、內比都、曼德勒的航線,芒市與曼德勒的航線也已開通。便利的交通和豐富的旅游資源,使得緬甸成為中國游客新的熱門目的地。
據悉,中國已和“一帶一路”沿線45個國家和地區開通了直飛航班,中國游客“走出去”更加便捷,預計到2020年,中國前往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游客量將超過1.5億人次。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來源系網絡轉載,本網系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