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星火》周刊網站5月13日刊文稱,中國廣交來自亞洲、非洲、歐洲和拉丁美洲的伙伴開展“一帶一路”合作,而且沒有將任何想法強加于合作伙伴。
文章稱,過去,有人很想拉攏幾個關鍵國家背棄“一帶一路”,可是徒勞無功。事實上,從上個月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情況來看,不僅沒人離開,反而來了更多人。
文章稱,印度裔美國人、布魯金斯學會的阿馬爾·巴塔查里亞對這個議題的評論切中要害。他說,曾經條條大路通羅馬,而如今,中國廣交來自亞洲、非洲、歐洲和拉丁美洲的合作伙伴,并與它們一起改造或新建港口、高速公路、鐵路和其他設施,這些道路將通向哪里?那些不久前只通往華盛頓(以及其他西方國家首都)的道路前景如何?
文章指出,西方人本可以提出和投資一個更新貿易基礎設施的宏偉計劃,但他們沒有。
文章稱,過去幾周圍繞“一帶一路”項目發生的最有意思的事情并不僅是規模宏大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還有很多小型的“一帶一路”專家論壇,有些已經在中國舉行過了,另一些即將舉行。
文章稱,“一帶一路”構想的起源很簡單,本著的原則是“讓我們開始做吧,看看會發生什么”。中國想要建造幾條新的、可相互替代的貫穿整個歐亞大陸的貿易路線(非洲人也抓住這個構想,后來拉丁美洲人也加入進來)。這些路線將提振參與國的經濟,并創造許多就業機會。大家都受益。
文章指出,對項目參與者的政治要求,別說意識形態了,什么要求都不該有——只有西方才提這種要求,中國不這樣做。它就是做貿易。另外,由于西方的項目和貸款背負意識形態和政治重擔,西方并不受人喜歡。
文章認為,通過“一帶一路”專家論壇的議程或名稱來判斷,中國沒有將任何想法強加于合作伙伴。反而是合作伙伴們希望北京將一個純商業性的構想轉變為可作為另一種選擇的、面向未來的非西方項目。
文章最后寫道,不同文明的國家治理傳統、不被少數通訊社和媒體的標準束縛的世界新聞業、不同的價值觀和構想之間的競爭……還有其他很多問題,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專家們想要討論的東西。掀起頭腦風暴的中國主人并不過分活躍,而是認真仔細地記錄一切。
(原標題:俄媒文章:中國借“一帶一路”廣交朋友)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來源系網絡轉載,本網系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