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4日,北京)——近日,英國工程技術學會(IET)與上海交通大學聯合舉辦的第八屆可再生能源發電國際會議(Renewable Power Gener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以下統稱RPG 2019)于滬成功舉行。大會旨在推動可再生能源發電領域的發展,進行專業知識分享與技術交流。本屆大會請到多位行業領域專家、學者對于目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發展現狀以及挑戰進行了分享和討論。
RPG 2019 大會主席邰能靈教授主持大會開幕儀式
當前,全球可再生能源已成為大趨勢,國際能源署10月21日發布全球可再生能源年度報告指出,到2024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將增長50%,也就是說今后5年可再生能源新裝機發電量將達1200吉瓦。具體到2019年,國際能源署預測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幅為12%,達到近4年來的新高。中國在可再生能源發電領域一直積極發展,在全球領域也是名列前茅。國家能源局數據表示,截至2018年底,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7.28億千瓦,同比增長12%。2018年,中國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不斷提高。當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1.8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約1700億千瓦時;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全部發電量比重為26.7%。中國可再生能源連續七年實現最快增長。
可再生能源發電使用率不斷提升升級,在技術的開發應用和管理方面都面臨著諸多挑戰。我國在此領域的不斷增長,取決于技術上的創新、和國家的支持。RPG大會主席、上海交通大學電氣工程系主任邰能靈教授指出:“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在光伏、風力等多領域不斷晉升,新能源發電的波動性很強,我們從能量的儲能進行優化管理,賦予一定的削峰填谷的輔助。同時,我們應用智能軟件應用管理,實現智能電網建設,達到能源物聯網,對于可再生能源發電進行有效的管理與輸配,從而高效采集、儲存和使用新能源,”他還提到:“全球提出新概念叫電能替代,即電能代替諸多非可再生能源和有污染的能源,中國南北資源差異較大,用電大戶分布在東南一帶,然而西北一帶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充足,F在我國正在建設智能電網,西電東送。既減少了東南地區非可再生能源的消耗與污染,還實現了全國的能源物聯網和電替代。”
可再生能源發電互通不僅僅在中國得到推崇和應用,在歐洲國家也有著同樣的發展趨勢。RPG大會聯合主席、英國思克萊德大學教授David Infield教授提到:“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發展迅猛,其可再生能源發電總量在全球名列前茅,同時,歐洲國家整體在可再生能源發電的用電比率上也是十分領先的。英國與愛爾蘭在可再生能源的用電比例上可達到各類用電的50%之多。” 來自丹麥科技大學的教授 VassiliosG. Agelidis教授補充道:“在丹麥一年當中有數天可以實現完全100%的可再生能源發電供應全國使用。” 但同時,在歐洲國家,由于地理資源等問題,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較高。當前太陽能發電和風力發電是歐洲應用相對較為廣泛的發電形式。David教授對比道:“目前英國在近海風電技術是領先全球的,但因為地理資源,成本非常高。然而中國在東南沿岸地區近海資源豐富,并且也在大力發展,所以在不久的未來,中國的近海新能源發電也會達到領先地位。”
可再生能源發電是全球發展大趨勢,但同時,由于技術、儲存、輸配和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其成本是中國乃至全球面臨的敏感話題。就此,邰能靈教授指出:“新能源用電的成本相對較高,但是中國的國家政策始終在支持及鼓勵可再生能源發電的使用及應用。同時,隨著未來技術的引入和發展,成本也會逐漸下降。另外,我們對于中國不同地區的資源適合怎樣的發電也有細致的規劃,比如,云貴川適合水電,西北適合風力發電等。更好的規劃如何發電及輸配,也可以大大減小成本。”
當下全球呼吁減少污染及抵抗全球溫室效應,可再生能源發電成為主要手段。中國作為可再生能源發電發展大國,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這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重要論述”的有力舉措,有利于建立促進可再生能源持續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激勵全社會加大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力度,對于推動我國能源結構調整,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具有重要意義。IET主辦的RPG國際會議正是提供了一個國際型平臺,每年讓更多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可以在此匯聚一堂,進行學術和技術的分享和討論,以促進行業的發展。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來源系網絡轉載,本網系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