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2018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以下簡稱“雙創周”)的大幕正式拉開。
“印度的智能硬件公司紛紛渴望與中國市場深度互動,借鑒中國經驗、尋求中國機會。”在上海分會場,來自印度的創業者Sreedhar Venugopal告訴記者。
我國自2015年起設立首屆“雙創周”以來,已經以北京、深圳和上海為主會場連續舉辦三屆。今年,活動主會場首次走進西部,落地被譽為“中國創業第四城”的四川成都,全國各省級單位同步舉辦。
而在“高水平雙創,高質量發展”的主題背景下,國際化、新動能成為本年度全國雙創周的主要亮點。
2017年,“雙創”品牌首次走出國門,以美國、以色列、德國等8個國家的22場活動實現多國聯動。今年,活動范圍進一步拓展,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此番“一帶一路”沿線21個國家的“雙創”活動場次增加到100多場。
“隨著各類社會資源有效匯聚、創新創業平臺支撐能力提升,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創業投資市場。”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副司長朱建武在近期舉行的國家發改委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眾多創新項目涌現
支持人臉支付的商業4.0商家結算系統、協助廣州市公安局法醫鑒定的基因檢測解決方案、能為游客提供路線查找的智慧公交候車亭系統……
記者在位于寶武集團互聯寶地的全國雙創周上海分會場看到,來自楊浦、徐匯等七個國家級雙創示范基地和教委、團委等共計79個創新創業項目匯聚一堂,高校學生與眾創空間、中國團隊與“老外”創客碰撞交流。
其中,一個重點項目是上海交通大學的兩型“海龍”系統。“海龍”是上海交大水下工程研究所研制的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深海無人遙控潛水器(簡稱ROV)系列裝備。在2018年我國大洋第48航次科考任務中,“海龍III”ROV實現了在大深度與母船聯動開展長距離海底精細巡線調查,“海龍11000”ROV創造了5630米的我國目前ROV最大下潛深度記錄。
上海交大水下工程研究所所長葛彤教授對記者表示,要跨出科研成果產業化這一步不容易,“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真正形成生產力,強力突破瓶頸,為國家經濟創造效益。”
“當萊特兄弟發明世界上第一臺飛機時,人們會問為什么需要飛行,沒有人預測到今天我們得以坐著飛機來到上海。”首批獲頒“中國綠卡”的2016年諾貝爾化學家得主費林加教授在上海分會場表示,正在與中國的大學進行新材料方面的合作,不僅要投身第四次工業革命,更要為第五、六甚至第七次工業革命做準備,以應對未來的諸多挑戰。
“中國擁有無限的機會,在制藥、感知、信息等領域,每個人都有可能抓住機遇,在五到十年間改變世界。”費林加說。
“一帶一路”創業者掘金中國
目前,中國的雙創活動,正逐步從國內擴展到世界各地。
作為2018雙創周上海會場活動之一的亞洲智能硬件大賽歷經三屆,是全亞洲初創領域規模最大的同類賽事。今年,大賽覆蓋了“一帶一路”沿線的10個亞洲國家共計16個城市,報名參賽團隊超過600家,海外報名團隊占總報名數量的2/3以上。
來自印度金奈的創業項目Fab Heads攜3D打印自動化解決方案入圍決賽。在雙創周活動上,負責人Sreedhar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的汽車、大型裝備等制造企業需要高質量的3D打印設備和相應的解決方案,他們希望為其提供建模、測試、研發和演示等服務。
據了解,許多像Fab Heads這樣的印度智能硬件公司正在積極尋求中國機會。
“比如,無人機是我們重要的細分客戶,而全世界的大部分無人機都產自中國。”Sreedhar告訴記者,中國之于他們意味著海量的商業機會,創新、營商環境也比北美、歐洲等地更適合印度企業發展。團隊計劃明年在中國開設配備5-10臺3D打印機的體驗中心(Hub),客戶帶著設計稿現場打印立等可取,同時帶動3D打印機設備的銷售。
充分展示我國創新創業的政策、環境和成效,吸引海外人才參與中國的創新創業,成為今年雙創的一大特點。
“中國因素是海外團隊報名的最大動因之一。”亞洲智能硬件大賽主辦方之一動點科技COO徐燁認為,各國的市場、文化、科技發展程度、用戶習慣都不太一樣,許多中國項目移植到東南亞較之歐美更易落地,對東南亞國家而言亦是如此。
大量“雙創”形態涌現、整體氛圍起來,使得亞洲許多國家都“動”了起來。近年來,韓國受中國“雙創”氛圍帶動的影響,也開始學習、借鑒中國模式。
“今年在仁川會場,當地政府首次提出與我們合作,印度的一位部長也表示支持我們的大賽。”徐燁告訴記者,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沿線國家和地區都希望來到中國取經,獲得中國資本、借鑒中國市場、學習中國的商業模式。
(原標題:中國成世界第二大創投市場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創客掘金“雙創周”)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來源系網絡轉載,本網系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