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筆字最初主要在于實用,隨著在社會中的價值取向,藝術性不但漸漸成為了它存在的原因之一,且掩蓋了它存在的書寫實用意義。故此提到書法必然會提到它的藝術性,而實用性幾乎不被提起。這是因為它的實用性只是限定在表意,而提到書法時,似乎并不包括實用意義。雖然書法具有書寫文字的功能,它寫出的文字具有表意性,但在論述書法時,其表意性基本被忽視。寬泛的說,書法是用毛筆書寫時遵從的法則,也即寫好寫美文字的藝術規則。我們明白了這個問題,自然明白了書法并不是在失去實用性后才重視其藝術性的。
談到書法的藝術性應當不是個陌生的問題,但當書法的實用性減去后,人們對書法的認識就不免要進入到一個誤區了。所謂的誤區就是:現在的書法要比過去作為實用性第一時更加強調其藝術性了。這個論調看似合理,但細想起來卻很沒有道理。這就好比說當紙質書籍作為傳播知識的主力時,其藝術性不如不作為傳播知識主力時。書法的實用性與其強調藝術與否有沒有關系呢?肯定的說,應該是有!但恰恰是它的實用性強時藝術性才會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當實用性減去或消弱后,其藝術性則會受到一定影響。這里我們作一下解釋。
在一個人人幾乎以毛筆作為實用工具進行書寫的社會,人們對毛筆的認識應當勝于不以毛筆作為書寫工具的社會。這里我們要厘清一個問題,即在人們以毛筆為書寫工具時代,是否重視書寫的藝術性呢?毛筆書寫是以實用為主還是以藝術為主呢?我們的觀點是,即使在書寫實用第一的情況下,藝術性也處于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位。
首先作為使用第一時,書法實際上已經將藝術性置于第一了,否則人們就沒有必要練習書寫,而且將其提高到“法”的層面來。文字可達意,文字如果或美或丑具有同樣意義的話,則書法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文字外形本身不具有美丑的性質,只有當它被書寫后才具有了美丑之分。當書寫強調筆墨技巧時,不言而喻,外形美丑已經成為了其最重要的內容。隨著書寫藝術的提高,美成為了人們欣賞和追逐的重心,大凡美的則會受到人們的青睞,這是一條社會規則。書寫出的文字除了表意外,它的外在形式美也逐漸被人們所認識,并逐漸開始了如何通過書寫工具來展示文字美的征途。書寫美的文字無疑會得到更多人的賞識。從文化傳播的道理上解釋,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說過“言之無文,行之不遠”的道理。當然孔子所說的是內容具有文采可有助于內容的傳播。作為一篇文字來說如果不講求書寫的藝術美,只是作為實用出現在現實社會中當然可以,不過當人們認識到藝術性可以使它的內容得到更多人的重視,從而推動了人們對其內容的更大興趣時,藝術性則必然會得到人們的高度認識的。這是個極淺顯的道理。這就是“言之有文,行之則遠”,它會促使人們重視書寫必須重視藝術性的原因。
我們翻開自文字產生以后任何朝代的遺文,上至殷商甲骨鐘鼎文下至民國清末的尺牘,那些文字在實用前提下無一不是在強調著藝術美,以至于我們可以拿它們來作為學習書法的法帖使用。其原因就是因為人們通過實踐已經充分認識到了,作為交流思想意圖的文字,它的美丑對于內容的表達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過去和今天在民間都流傳著“字是人的臉面”的說法。既然藝術美對于文字內容可以起到這樣大的加強“正能量”的作用,那么,是不是可以無限的強調呢?或說越藝術化越佳呢?不,決不是的。任何一門藝術都會依照自己的特征和規律去發展,決不會違背這個原則。所以如果人違背了這個原則,主觀上將自己認為美的方式強加給書法,就會起到相反的作用,不但不會起到“添花”,還會起到破壞固有美的掣肘作用。
在歷朝,文字因為是中上層社會思想交流的重要形式,因此文字倍加受到統治者的高度重視,以至秦李斯作為一國相國自己親自操持文字的改造。文字的藝術性在歷朝-都受到了極大的重視。可以說上至皇帝,下到小民,書法是人民普遍關注的。并不只是文化人的專利。而注重文字使用的人基本都在使用中力圖將字寫好。“好”是什么意思?就是強調藝術美。有人認為現在是將書法單一的來表現,更強調作為一件獨立藝術品來表現,而過去強調的是使用內容下的藝術性。其實在古代書法早已擺脫了單純實用性的狀態,比如古人使用的自我介紹的,相當今天名片的名刺,那上面就書寫著名刺者的介紹文字,在有古代的門聯,這些上面實用性的書寫必然都會強調文字美。漢代在秦代基礎上,特別在紙張出現后,書畫有了很大發展,書法作為文化人的必修科目不但運用在文章的書寫上,同時也運用在交往的信札中,文人的手札是極其講究書法藝術性的,并非單純的表意。書法作為獨立的游離于實用之外的一些形式在很早就已經出現了,那時的書法雖說實用性很強,但其實已經形成了一門與文字相結合而獨立存在藝術了。
藝術美成為文化人追求的歷史出現得很早。漢魏時代大量的書論就印證了人們對書法藝術的追逐。古代的文化人無一不將書法的藝術性提高到文化的至尊地位,以至于實用性幾乎被排擠到了次要地位。做官必須有文化,文化的表現就體現在書寫上。因此對于那時的文化人,書法成為了他們進入官場必須的技能。一筆好字對于官吏是極為重要的;對于買賣人,一筆好字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影響,從而提高商業交易效果。也就是說官場不止要求他們文章好,同時要求他們也要書法好,經商不僅需要善于洞察市場,同時還需要具有文化氣息。比如唐李世民就曾在貞觀元年詔設“宏文館”,設書法一科,詔令五品以上大臣喜書者來學習書法。宋朝徽宗自己就是書法家并創瘦金體。為了謀求官場上得勢,那時書法好的官吏其實很多,書法同文章一樣重要。比如唐朝的柳宗元就曾經敦促鼓勵劉禹錫加強書法的功力的故事,就很能說明書法對于文人、官員的重要。至于明清考試統一用館閣體,并不能認為那只是運用在考試或謄寫實用中而已,應該看到如果有館閣體作為書法基礎,對于今后的發展那也是很過硬的基礎。
書法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極其重要的瑰寶不僅因為它的數量大,同時人們研究它的理論也堪稱豐富。那時的文人主要的就是和筆墨打交道,終生與筆墨相伴的文人并非僅注意書寫的內容,在彼此交往中書法也成為了維系藝術修養和學問的標準。不但投入其中的人多,且人中的精華學者終身無不浸潤其中。因此在書法理論上研究也頗見成果。
我們看蔡邕在《筆論》中是怎樣說的(為了讀者看的明白此處選用百度上的譯文):“從事書法活動,要散淡心智。動筆之前,須心胸舒展,任憑性情恣意,繼而揮毫書寫,若是被迫應事,即使用中山產的兔毫佳筆,也寫不出佳品來。在書寫之前,還要靜坐默思一番,將適意的構想記憶在胸,言不出口,氣息平和,聚精會神,如同面對圣賢至尊,那就沒有寫不好的。作為書體的間架結構,須賦予它多種的形態,譬如:猶如端坐行走,猶如飛翔舞動,猶如往來回轉,猶如俯臥騰起,猶如愁苦喜笑,有的猶如蟲食木葉,天然雕飾,有的如同利劍長矛,威風凜凜,有的如同強弓硬箭,遒勁疾射,有的如同水火,澎湃燃燒,有的仿佛云煙迷霧,若隱若現,有的好比太陽月亮,光潔明媚?傊谧煮w結構的縱橫分布中,廣為汲取自然現象的美妙風姿,方能稱得上優秀的書法藝術作品”我們可以看到蔡邕這里不是在論述進行實用性的筆墨書寫,而是在進行一件書法作品的創作。因為實用性的書寫與調整心態毫無關系,當寫時必須寫,是不論心情如何的。我們復以衛夫人的《筆陣圖》為例,其中作者在敘述書寫時說:“橫畫,如同千里陣云,隱隱于天空,看似無形,實則有形。點畫,像高山墜石,磕然有聲,如山裂石崩之響。撇畫:如利劍斬斷犀牛角與象牙一樣有力。戈畫,如百鈞之力發弩,強勁有力。豎畫,像萬年枯藤一樣蒼勁雄強。背拋鉤,如崩浪奔雷,氣勢非凡。橫折鉤,像強勁的弩,堅挺的竹。”請看,這里是說實用性寫字狀態嗎?不是,實用性寫字時思想應該放在書寫的內容上,而不會將注意力放在書寫上。在衛夫人心目中的筆畫都賦予了一種書寫內容之外的想象,她分明是形容進入了一種藝術創作的狀態啊。實際作者這里應當是在強調將筆劃的書寫訓練成下意識的藝術狀態。
北京藝術研究所 劉玉來 2014.4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來源系網絡轉載,本網系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