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立足丘陵山區基礎條件改善,以土地宜機化整治為突破推動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引起國務院高度重視。2018年12月1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了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升級,助力鄉村振興“三農”發展的有關工作。會議強調,改善農機作業基礎條件,推動農田地塊小并大、短并長、彎變直和互聯互通,支持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12月1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庚即舉辦政策例行吹風會。農業農村部張桃林副部長在會上指出,“重慶在搞宜機化改造方面做了有益探索,積極推進。許多巴掌田、雞窩地,現在通過整理也能夠進行大中型農業機械的作業,為丘陵山區開展標準農田建設、推進農業機械化提供了很好的經驗”。
2014年以來,我市結合農機化工作實踐,以問題為導向,以國家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為指導,開展了土地宜機化整治的試驗、試點和推廣工作。截止2018年,在全市32個區縣完成土地宜機化整治面積15萬余畝。與之配套編制了重慶市地方標準《丘陵山區地塊整理整治技術規范》,出臺了《重慶市農業委員會關于土地宜機化整治先建后補的通知》和《重慶市農業委員會金融支持土地宜機化整治方案》,做出了技術標準、建設機制和金融撬動“三位一體”的規則和制度安排。
實踐證明,土地宜機化整治是切實破解丘陵山區農機化難題的治本之策,有助于鄉村產業振興,補齊農業基礎短板;有助于優化提升農機裝備結構,提高勞動、物資、裝備等農業全要素效率,實現節本增效。其中,水田每畝節約直接成本350元以上,旱地每畝節約直接成本500元以上;有助于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確保糧食安全;有助于消除撂荒地,加快土地流轉,提高流轉收益,從而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有助于促進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有助于提高秸稈、糞污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機械化水平,實現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綠色生產。
我市推進的土地宜機化整治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果,得到了各級領導、新聞媒體、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2017年7月,國務院參事劉志仁一行來我市專題調研時指出,“宜機化地塊整理整治是破解丘陵山區現代農業機械化發展瓶頸的新舉措,是解決中大型農機裝備立地‘最后一公里’難題的有效途徑,重慶經驗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具有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同年11月,原農業部農機化司以土地宜機化整治為主題,在我市召開了全國首次丘陵山區農機化工作座談會議。2018年7月,重慶市生產力發展中心、原重慶市農業委員會、重慶社會科學院和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聯合發起的“2018經濟圓桌會議”在重慶霧都賓館召開,專題研討了土地宜機化整治工作,為化解重慶丘陵山區現代農業發展制約瓶頸,助推鄉村振興提供路徑支持。11月,全國農機化科技創新專家組林果與設施園藝工程專業組、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等聯合主辦的“2018年南方丘陵山區果茶桑麻生產機械化論壇暨農機裝備展示演示會”在我市成功舉辦。《人民日報》、《農民日報》、《中國農機化導報》、重慶衛視等新聞媒體相繼報道。四川、湖南、廣東、廣西、安徽等兄弟省區先后到我市考察學習土地宜機化整治工作。
我市丘陵山區耕地總面積為3677萬畝。其中:15°以上坡耕地近2000萬畝;單塊耕地面積在1畝以下的占80%以上;戶均耕地面積3-5畝,但分散在3處以上的占60%。因丘陵山區地形地貌以及土地基礎條件的制約,我市農機化水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近20個百分點。我市土地宜機化整治工作經歷了千山萬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跋山涉水、負重前行,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堅實基礎支撐。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來源系網絡轉載,本網系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