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各具特色、亮點紛呈的鄉村振興示范工程正如火如荼推進。翠屏區“橘香小鎮”、敘州區“世界樟海”、南溪區“千蓮美景、百島風情”……一幅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畫卷正在戎州大地徐徐展開,為加快建成全省經濟副中心注入強勁動力。
超常舉措促改革
建成現代特色農業擴大產業
針對全市農村面寬量大、要素保障不足等問題,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我市出臺了《關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等改革文件。
打破長期以傳統農業為主的格局,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以實際和產業為基礎,從市場供需、資源匹配、區域布局等方面入手,調整優化農業經濟結構,以產業集聚發展為重點,推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
大力推動酒、竹、茶等特色優勢產業規模化、品牌化、市場化發展,目前,宜賓已建成茶葉基地109萬畝、產量達到5.05萬噸、綜合產值達100億元、面積產量居全省第2位;出欄肉牛13.4萬頭、居川南第1位;出欄生豬480萬頭、居全省第6位;林竹基地面積達800萬畝;蠶桑種植面積達43萬畝、蠶繭產量達到1.7萬噸、產值達4.2億元、居全省第2位。
宜賓酒、宜賓茶、宜賓菜也在闊步向前,提升自身影響力,不斷化產品和產業結構,今年新增農產品中國馳名商標2個、達7個,新增省著名商標5個、達26個。全市茶、牛、豬等特色農產品加工,培育特色農業產業化集群,現已建成11個農產品加工園區。
今年9月,宜賓市在全省市(州)中率先出臺了《支持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竹林基地建設、竹特色小鎮和特色村建設、竹產品精深加工、竹產業園區建設、竹(木)工藝發展和竹文化培育、竹產品市場營銷體系建設、人才隊伍建設和技術創新創造7個方面給予了明確的大力支持,特別是把推進鄉村振興示范鎮、村建設同竹特色小鎮、村建設相結合,在“宜長興”沿線集中規劃打造3—5個竹特色小鎮、5—10個竹特色村,以超常舉措加快建成“中國竹都、最美竹海”。
高質量脫貧打基礎
宜居鄉村升級幸福新生活
脫貧攻堅是全市最大的政治任務、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2018年是全市脫貧攻堅決戰之年,面對要完成高縣、珙縣、筠連縣、興文縣4個省貧縣摘帽,167個貧困村退出,6.74萬貧困人口脫貧的年度減貧任務。脫貧質量是首位,始終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突出問題導向、下足“繡花”功夫,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好基礎。
隨著聯系領導、幫扶單位、駐村工作組、第一書記、農技員……隨著一股股幫扶力量走進鄉村、融入群眾,交通、水利、電力、信息通信、農村能源、教育、貧困家庭技能培訓、健康扶貧、文化惠民、社會保障、社會、財政、金融精準扶貧等22個扶貧專項深入實施;為471個貧困村建立起不低于50萬元的產業扶貧基金,確保每個村發展1-2個支柱產業,引導構建產業扶貧的“造血”模式;通過探索機制,創新模式推廣“借牛還牛”的脫貧增收新模式,實施 “五帶動”模式,創新“歇幫”機制、農民夜校“五個結合”、精準黨建“三建三帶”等典型經驗,助農增收,鞏固提升脫貧實效。
按照“美麗四川·宜居鄉村”建設要求,出臺實施“三江田野·美麗宜賓”推進方案,以垃圾、污水、廁所“三大革命”為主攻方向,大力推進宜居鄉村規劃、人居環境整治、村容村貌提升、公共設施配套、生態環境建設、美麗經濟培育、生態文明建設等七大重點工作,建設一批“三江田野·美麗宜賓”示范村,打好鄉村振興第一仗。
到2020年力爭實現9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5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處理,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以上,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75%以上,80%的村建成“三江田野·美麗宜賓”達標村。
如今,宜賓上下堅持農村優先發展,按照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蹄疾步穩深化農業農村改革,進一步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全力助推現代特色農業強市建設。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來源系網絡轉載,本網系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