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和山東青島平度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首屆鄉村閱讀推廣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行。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100多位與會嘉賓共同探討了如何在新的發展時期推動全民閱讀的城鄉協調發展,并以平度市“行走的書箱”為樣板,分享鄉村閱讀的創新經驗,為鄉村文化發展注入新的動力。論壇上,錢萬成、劉慶邦、王旭明等十幾位專家、學者、作家和領讀人,圍繞“專家的鄉村閱讀理念與期許”“出版者的鄉村閱讀情懷”“鄉村閱讀推廣的路徑”三個板塊分別作了發言。
鄉村閱讀,既要固本守正,也要與時俱進
“社會浮躁現象嚴重;很多老師、家長自己不讀書;農村書屋、學校圖書室的書籍質量不高,缺少文學性書目。”作家錢萬成在發言時指出,鄉村文化振興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頂層設計”,要將閱讀納入教育教學范圍,引導社會廣泛參與,以學校老師為主體,舉辦讀書交流論壇;鼓勵作家多寫反映現實生活的作品,鼓勵出版社、雜志社多出好書,并讓這些好書能夠同步走進鄉村。
“目前出版書籍有過剩的問題,農村書屋中很多書籍是一些城市中銷售不掉的、用來去庫存的書目。因此,鄉村閱讀不僅要推廣閱讀,還要重視推廣什么類型的書目。鄉村閱讀不僅要普及閱讀范圍,還要提高閱讀能力。”作家劉慶邦認為,鄉村閱讀最根本的問題是農民不僅要得到知識,還要提高審美趣味,進而提高國民素質。
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求真教育實驗研究院院長王旭明認為,當代鄉村閱讀既要固本守正,也要與時俱進。固本守正就是要發揚追求真善美的讀書精神,與時俱進就是要豐富讀書的形式,跟上時代潮流。
讓文學的“魔力”為鄉村少年筑夢
鄉村閱讀的目的是培育合格的現代化公民,提升個人的文化包容性、人道主義情懷。特別可貴的是,文學閱讀可以為少年兒童插上心靈的翅膀,引領鄉村少年走向光明的未來。
“閱讀對孩子們有著極高的重要性,所以要把經典留下來,讓孩子能夠讀上真正的經典,這是出版界同行的夢想和追求。”人民日報出版社中小學生讀物編輯中心主任陳紅介紹說,為了給鄉村孩子、鄉村學校送上最好的閱讀資源,他們和很多鄉村學校聯辦了一系列的閱讀活動,像這樣助力鄉村閱讀的活動仍會繼續開展下去。
《兒童文學》雜志主編馮臻表示,他們出版過不少鄉土小說,也有反映留守兒童的現代作品。鄉村是心靈的故土,童年是個人內心的基礎、發展的根基。鄉村與童年有著天然的聯系,鄉土小說寄托著我們的美麗鄉愁。因此,要發動作家繼續為鄉村兒童文學創作,創造出更多更優質的作品,給予他們更多的人文關懷,希望鄉村兒童通過文學作品來認識自己、認識鄉村。
“行走的書箱”,讓鄉村閱讀走得更深更遠
“青島平度市開展的‘行走的書箱’鄉村閱讀項目,用紅、黃、藍三色書箱,裝著不同類別的書籍,在村莊和學校流通,為了保證閱讀效果,通過公益組織培訓,給每個書箱都配備了‘領讀人’,負責圖書借閱和交流引導,打通了鄉村閱讀最后一公里。”人民日報出版社副社長彭國華在致辭中介紹,這種創新的閱讀方式,推動了全民閱讀的城鄉協調發展,開闊了鄉村居民的文化視野,增強了建設美麗鄉村的信心。
“‘行走的書箱’,既是推廣全民閱讀和農家書屋工程的有益創新,又是實施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戰略的有效路徑。”平度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劉波說,未來他們將進一步優化鄉村閱讀服務平臺,扶持鄉村題材文學創作,為農民提供高質量的閱讀服務,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文化需要。
“作為鄉村閱讀的領讀人,我們扎根農村,熟悉村里的情況、了解村民的需求,我自己也在這個活動中,認識了很多愛讀書的朋友,人生視野開闊了很多。”林風謙是“行走的書箱”的領讀人,他說,推廣鄉村閱讀是一件令農民受益終生的好事,作為領讀人,他愿意與“行走的書箱”一起,在廣闊的農村大地上扎扎實實地走下去。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來源系網絡轉載,本網系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