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在苗鄉,敞開寨門迎客忙。連戶道路不沾泥,院壩處處花芬芳。”一首簡單的民謠,唱出了烏蒙大山深處群眾對“美麗鄉村”建設給他們生活帶來巨變的喜悅之情。
侯尚琴就是這些群眾中的一位。她現在的另一個身份是,百里杜鵑金坡鄉附源村“滿來順農莊”的老板。
以前,侯尚琴與其他鄉親一樣,守著兩畝地靠傳統種植模式過日子,結果,日子過得入不敷出,十分清苦。后來,村里的路修通了,民居改造完成了,基礎設施也不斷得到完善,來村里避暑、賞花的游客越來越多。侯尚琴抓住機遇,開了一家農家樂。
憑著既能吃苦又熱情好客的認真經營,侯尚琴的農莊生意蒸蒸日上。每年百里杜鵑花期或避暑季節,這里,成了最受游人們青睞的地方之一。
為了讓游客體驗到當地厚重的民族民間文化,侯尚琴還特地準備了幾套滿族服裝免費供客人們拍照留念。勤勞的雙手,加上不斷推陳出新的做法,農莊每年的純收入有七八萬元,兩畝地的經果林每年也有七八千元的收入。
與侯尚琴不太一樣的姜召陽則從一開始就沒打算留在大山里,因為村里條件太差了。于是,他遠走云南等地打工,一去就是好幾年。
“一遇到下雨天,寨子里的鄉間路簡直沒法走。路面坑坑洼洼,一個腳印一腿泥,必須得穿雨鞋。”提起過去的日子,納雍縣居仁街道路尾壩社區居民姜召陽記憶猶新。
如今,沿著寬敞的柏油路走進路尾壩社區,一排排青瓦白墻的民居錯落有致地分布,將一汪湖水環抱。一座石板拱橋連接湖的兩岸,既方便通行,又自成風景。遠的近的游客來了,外出務工的村民回來了……
感受了漂泊的艱辛后,幾年前,姜召陽也回老家開起了農家樂。昔日的窮山溝,一窮二白無人問津,如今的美麗鄉村,色彩斑斕游人如織。“生意好的時候一天有十幾桌客人,忙不過來我就請村民幫忙,(下轉2版) (上接1版)每天付他們100元工錢。一年下來店里還是有幾十萬元的收入。”姜召陽高興地說。
青瓦、白墻的靚麗民居星羅棋布,寬敞、硬化的通村油路(水泥路),連戶路連接千家萬戶,一個個“阡陌交通”的美麗鄉村,鑲嵌在畢節試驗區舒展的畫卷上。
曾經“開荒開到天、種地種到邊”的大方縣羊場鎮穿巖村,如今已從生態惡化的貧困村變成山青水秀、鳥語花香的休閑娛樂“美麗鄉村”,成為大方縣城名副其實的“后花園”。和穿巖村一樣,大方縣大方鎮對江村、六龍鎮新豐村、鳳山鄉火封丫,黔西縣解放村、丘林村、大海子村,七星關區上小河村、砂鍋寨等,經過生態修復、民居改造、“兩個硬化”等,紛紛成為城里人和外地游客休閑養生的好去處。
“到畢節農村當農民去、 去畢節的鄉村度假、 農村讓城里人更向往……” 已成為畢節試驗區廣大農村的發展語錄和真實寫照,農村欣榮、 農業富饒、 農民富裕為畢節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奠定了堅實基礎。
如何讓美麗鄉村更加美麗?近年來,畢節市堅持軟硬結合、內外兼修,把文化、旅游、產業元素巧妙地融于“美麗鄉村”建設,統籌處理好美麗與富民、面子和里子、攻堅和長效的關系,使全市“美麗鄉村”既有“面子”,也有“里子”,有顏值擔當,更有內涵氣質。讓老百姓看在眼中、贊在嘴上、樂在心里。
據統計,2017年,全市所有村修通了水泥(瀝青)路,全面啟動“組組通”公路三年大決戰,建成4028公里。完成2.94萬戶農村危房改造并同步實施改廚改廁改圈。創建“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示范點1057個、完成6.2萬戶“貴州民居”改造,啟動村莊建設項目4045個、綠色村莊153個。
烏蒙大地景色新,美麗鄉村客盈門。進入新時代,面對新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畢節市將以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大力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大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力度,推進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小康業、路、水、電、訊、房、綠、寨“八個小康行動計劃”,保護好傳統村落和傳統建筑,打造宜居宜游宜業的美麗家園。堅定不移走出一條具有畢節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譜寫新時代黔西北美麗鄉村建設新篇章。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來源系網絡轉載,本網系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