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經濟穩步發展,“五帶五基地”農業特色產業體系現雛形,初步形成優質稻、馬蹄、香芋、蔬菜、特色水果、茶葉等特色農業產業帶,成功創建省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已有3942戶10025人實現預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08%;農村面貌不斷改善,已完成鄉村綠化美化建設54個村(組),39個省定貧困村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工作有序推進……
今年來,按照中央、省委和韶關市委的決策部署,樂昌市堅持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全面把握、統籌謀劃,聚焦重點問題,瞄準短板弱項,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努力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產業支撐
構建“五帶五基地”農業特色產業體系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樂昌市農業資源豐富,擁有良好的地貌、氣候、土壤、水利等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優勢。基于雄厚的農業產業基礎,今年來,樂昌從特色農業、農業品牌、農業經營主體、農產品流通渠道和農業技術體系等多方面著手,推動產業振興發展。
樂昌出產優質香芋歷史悠久,其中以“炮彈香芋”品質最優。芋內有檳榔花紋,煮熟時松軟如棉,香氣四溢,廣受消費者喜愛。“炮彈香芋”不僅優質,還高產。單個香芋重3千克左右,平均畝產值2萬元,在當地多個鄉鎮已大面積推廣種植,帶動村民增收不少。
“炮彈香芋”是樂昌做好農業產業“特”字文章的縮影。優化產業布局,目前該市形成了優質稻、香芋、蔬菜、優質水果、茶葉、馬蹄、生豬等八大農業主導產業,著力打造南部優質稻和馬蹄、香芋,中部水果和茶葉,北部夏秋蔬菜的“五帶五基地”產業名片,輻射帶動近4.55萬戶農戶種植主導產業28.05萬畝。與此同時,緊抓樂昌香芋現代農業產業園成功申報和北鄉鎮入選2018年全國第八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的契機,該市還打造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發展新格局,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農業發展,品牌是關鍵。今年3月,樂昌市“炮彈香芋”、肖志平牌馬蹄、沿溪山霧翔牌白毛尖茶、嶺南天紅茶(綠茶)及國家級生態原產地保護示范區五個項目順利通過終審考核,樂昌農業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目前,樂昌已擁有廣東省名牌產品9個,十大名牌產品2個,省級名特優新農產品“經營專用品牌”12個,北鄉馬蹄、張溪香芋、沿溪山白毛尖為地理標志產品。
突出龍頭帶動,樂昌不斷培育壯大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全市有農業龍頭企業22家,有農民專業合作社607家,社員近3萬人,其中國家級示范社5家。全市工商登記在冊家庭農場231家,其中韶關市級示范家庭農場38家。
拓寬流通渠道是產業發展的加速器。今年9月,由樂昌市人民政府、阿里巴巴、菜丁科技三方共建的粵北地區首個農產品電商產業園正式揭牌。園區總面積1.1萬平方米,以發展農產品類電子商務企業和電子商務配套、研發、孵化、雙創為目標,是專門為農產品電商群體、廣大農戶打造的公共服務平臺。
目前,樂昌全市有1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淘寶、阿里巴巴等平臺建立了銷售體系。2017年,九峰鎮創建互聯網農業小鎮試點,成立全國首個非現金支付試點鎮,打造現代農村商品流通和服務網絡,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推動黃金奈李等特色農產品實現70%通過電商平臺銷售的轉變。同時,樂昌重點扶持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沿溪山茶場、鑫星子姜辣椒廠、樂昌峽米業、農興食品公司等4家農業龍頭企業,加快農產品精深加工建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鄉風文明
優秀民俗文化引領新風尚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更要鑄魂。今年來,樂昌立足于本地民俗文化發展,通過文化宣傳、建立硬件設備等方式,多渠道多種形式助力文化振興。
在樂昌大源鎮,這里投入了近20萬元完善全鎮9個行政村綜合文化中心建設,為基層群眾提供環境更舒適、書籍設備更完善的村級文化陣地,成為了老百姓平日最喜愛去的地方。不僅如此,當地還利用湖洞村紅色革命根據地的相關資料,建立紅色宣傳長廊和黨建廣場,打造“家門口”的黨性教育基地,切實打通黨員學習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加強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大源鎮只是一個縮影。今年來,樂昌扎實推進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目前139個村(社區)建立了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完成率達到64.65%;文化館總分館制的試點工作全面完成,在鄉鎮基層建立文化館分館14間,村級服務點42個,農村文化陣地作用不斷增強。
與此同時,樂昌努力推進文化服務向基層延伸。在九峰鎮,當地連續舉辦五屆農村書畫大賽,吸引廣大農民朋友參與,打造了《武江河邊對山歌》《樹正影兒斜》等一批反映農村生活和農村發展新面貌的文藝精品,積極引導鄉村書畫活動繁榮發展。此外,該市還積極組織開展各種鄉村文化活動,堅持每年舉辦農村民俗文化展演,其中千人書畫大賽成為特色群眾文化活動品牌。
樂昌傳統文化底蘊深厚,為充分發揮鄉村文化遺產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樂昌加大保護傳承力度,一方面深入挖掘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民間文化,成功申報九峰山歌、青蛙獅等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五山紙馬、廊田八音等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另一方面加強文物保護工作,先后對薛岳故居西京古道、龜峰塔等文物保護點進行修繕。
憑借豐厚的人文歷史、紅色文化和古道文化資源,樂昌注重文旅結合在鄉村振興中的促進作用,將“神童”譚必故里——長來鎮和村譚氏宗祠打造成鄉村旅游示范點,將“湘南起義策源地”、紅七軍“血戰梅花”之地——梅花鎮大坪楊家寨打造成紅色旅游圣地,將北鄉鎮前村蘭花、古道公園打造成文化旅游發展示范區。
生態宜居
讓農村山清水秀村美人和
走進和村,村里的主干道已拓寬硬底化,家家戶戶門前屋后被村民細心打理的苗木花卉包圍著,在閑置雜草坪、房屋邊角地修建了柵欄、花壇、石桌石凳、古樟樹圍基……恍然間,筆者感覺自己來到的不是農村,而是世外桃源。
優美的人居環境讓和村成為了韶關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暨生態農業博覽會的主會場,吸引眾多游客前往游玩。豐收節期間,當地農產品銷售額達1600萬元,讓農民深深感受到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帶來的實在好處。
農村美不美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標準。樂昌市堅持把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抓手,注重發動群眾,堅持抓村莊規劃、抓項目建設、抓示范帶動,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生態美麗宜居鄉村,力爭用3年時間完成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用10年時間將全市農村建設成為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的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在許多落后地區,農村建設往往混亂無序,對此,樂昌堅持規劃先行,制定出臺了《樂昌市推進非貧困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新農村建設規劃編制實施方案》,按照分步實施、全面推進原則,有序推進全市153個行政村的規劃編制。率先對主要交通干線沿線、重要村莊節點連線、西京古道沿線和古村落所在的65個行政村開展全域村莊規劃編制。
以“三清三拆三整治”為立足點,樂昌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通過簽訂責任書、壓實工作責任、提供經費保障、加強督導考評等措施,持續深入推進“三清三拆三整治”,使得農村面貌大有改善。截至目前,全市1643個20戶以上自然村已全部啟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已有1002個自然村完成任務,實現了60%以上村莊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的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在項目建設上,樂昌注重示范引領,一方面加快省定貧困村新農村項目推進。目前,省定貧困村387個建設項目全部完成了招投標、274個項目正開工建設。另一方面有序推進省級新農村連片示范工程項目,以完善村居環境設施、公益設施、文化設施建設為目標任務,扎實推進九峰、兩江“桃李人家”省級新農村連片示范工程項目。目前5個主體行政村重點打造的示范自然村農房外立面改造已基本完成,雨污分流和污水處理、村道巷道硬化、公廁、文化室和文體綜合廣場等村內公共基礎設施項目正在加緊施工中。
組織引領
規范筑牢陣地團結群眾脫貧奔康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水平直接關系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效果。今年來,樂昌市全面落實省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工作會議和《廣東省加強黨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要求,深入開展基層黨組織規范化建設,不斷促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振興中發揮著戰斗堡壘作用,樂昌創新改進農村基層黨員管理教育方式。今年,樂昌云巖鎮黨委根據“以黨章為標準,以鄉情為紐帶”的工作思路,在外出流動黨員相對集中的廣州、佛山兩地成立2個流動黨員黨小組,使41名流動黨員離家不離黨、流動不流失。設立流動黨員黨小組,不但有效增強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實效,更激發了外出黨員參與家鄉建設的積極性。長塘村流動黨員何黎明在流動黨小組的鼓勵下,利用自己在珠三角的人脈資源邀請廣州企業家來云巖青蓮山考察玻璃棧道旅游項目,為當地旅游發展貢獻力量。
黨組織陣地建設既要壯大也要規范和優化。今年來,樂昌制定下發《樂昌市規范村級黨組織陣地建設10條標準》,打造集日常辦公、黨群議事、黨員活動、文體活動、便民服務于一體的標準化農村基層黨建陣地。制定印發《在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中落實“三個在先”機制實施方案》,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振興中的組織優勢、組織力量、組織功能。與此同時,對49個村黨員人數超過50人的黨支部,調整為村黨總支,下轄黨支部132個;全市設立441個黨小組,覆蓋村民小組(自然村)500個;加大在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建立黨組織的力度,在全市黨員數量超過3名的24個農村經濟合作社中,設立黨組織13個。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實施基層黨組織“頭雁”工程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關鍵之舉。今年來,樂昌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書記,結合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對不勝任、不合格、不盡職的村黨組織書記及時堅決撤換,目前完成了全市215個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的履職能力摸底調查工作,撤換不合格、不稱職黨組織書記3名。積極實施“青苗工程”,在全市195個村黨組織共培養村黨組織書記后備人選390人,其中,35歲以下205人,大專以上學歷228人。
在基層黨組織的強大引領下,樂昌市脫貧攻堅成效明顯。今年來,該市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與打好脫貧攻堅戰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壓實責任、完善機制、精準施策等措施,2016至2017年共實現3908戶9945人預脫貧,2018年預計1275戶4242人能達到預脫貧標準,為確保到2020年如期完成脫貧任務打下堅實基礎。
人才支持
培養一批“三農”人才隊伍
實施鄉村振興,人才是重要支撐。今年來,樂昌積極引導各類人才向鄉村流動集聚,培育壯大鄉村本土人才,培養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人才隊伍,切實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今年上半年,樂昌市嶺南落葉果樹鄧秀新院士工作站(籌建)簽約揭牌,華中農業大學、樂昌市嶺南落葉果樹研究所、九峰鎮綠峰果菜專業合作社共同簽訂了《樂昌市嶺南落葉果樹鄧秀新院士工作站合作協議書》,這對樂昌落葉果樹產業的發展和專業技術人才培養發揮著重要作用。
人才振興,實用很重要。今年來,樂昌積極培養農村實用技術人才,實施現代青年農場主培育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計劃,依托一主多元的農民教育培訓體系,著力培養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第一書記”在鄉村振興中扮演著領頭羊角色。目前,樂昌共選派35名優秀干部到貧困村和軟弱渙散村擔任村黨組織“第一書記”,這批干部承擔了鄉村振興發展重任,為夯實基層黨建基礎、帶領困難群眾脫貧、人居環境整治、新農村建設、農村基層治理等方面獻策出力,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此外,樂昌還正在組建一支由農業、教育、司法、林業、住建、衛計等部門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鄉村振興科技人才服務隊。據介紹,科技人才服務隊隊員都是各個領域的技術骨干,有扎實的專業技術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他們將為全市農村鄉村振興提供技術支持,為群眾提供免費技術服務,助推鄉村振興發展。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來源系網絡轉載,本網系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