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這就要求我們加大力度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以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振興。不良習俗的形成,與地方傳統和民眾心理息息相關,要改變長期存在的鄉風問題,去低俗、廢惡俗尤為重要,同時要積極教育,引導村民轉變觀念,養成良好習慣。
“風成于上,俗化于下”,推動新風尚的形成,農村黨員干部要發揮好示范作用,躬身踐行,從自己做起,少隨禮、少辦酒、不鋪張,同時發揮村規民約作用,加強管理服務,合理約定紅白喜事消費標準、辦事規模等,積極倡導婚事新辦、喜事省辦、喪事簡辦、小事不辦等新風。結合鄉風文明建設,組織威望高、責任心強、感召力強的村民,制止不良風氣,共同抵制陳規陋習,淳化鄉風民風。
同時應該看到,一些農村的文化設施、休閑娛樂場所相對缺乏,在農閑時節,農民難以享有健康、有趣的文化娛樂活動。所以,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很有必要。應當增設休閑娛樂場所,多組織開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多舉辦各種參與性強的文化娛樂和體育比賽活動,積極引導村民參加。
人們常講,文明不文明,首先看環境。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整潔的村容村貌是美麗鄉村的外在形象,也是一個村莊文明程度的直觀反映。在鄉風文明建設中,開展農村環境衛生治理,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需要。要動員村民參與環境衛生整治,自己動手,分片包干,主動搞好房前屋后道路清掃、水溝清理工作,自覺維護道路、河道及公共場所環境衛生。建立長效機制,樹立長期治理思想,建立保潔隊伍,確保垃圾有人收集,環境衛生有人管理,使村民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健康文明習慣。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來源系網絡轉載,本網系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