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變化大,農民喜又樂,若是你到西陶來,收獲特別多,看似一幅畫,聽像一首歌,美麗鄉村花怒放……”這首歌,如今在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武陟縣西陶鎮廣泛傳唱。
農家大門寬了
如今,農民生活水平提高,家家都有現代交通工具,購置小轎車的已不再是新鮮事。
原先大門是“平車”門,后把門拓寬變“三輪車”門,后又改成“轎車”門,近年來農家蓋新房,大門口寬度、深度設計一次到位,小轎車進家方便多了。
東白水村辛小才,今年55歲,20世紀70年代家里住的是老式農房,90年代家里買了一輛三輪車,車進不了大門,只好把原來大門擴寬。這幾年,他開辦了電子材料廠,家里買了高級轎車,建起了三層小洋樓,家里大門設計成了“轎車”門。村支部書記史振國說:“俺村330戶,有小轎車的至少三分之一,先進的交通工具是個好事,村里小轎車多了,管理還有點費勁,雖說這管理有點頭疼,但這般新景象,俺還是很欣慰的!”
農具掛起來了
杈、耙、犁、耬,是自古農民手中不離的傳統勞動工具,近年來,隨著農村機械現代化的提升,這些農具風光不再,早些年每逢“三秋”“三夏”農民需要忙碌十幾天,現在只需要三四天就可以結束。
有的懷藥種植大戶租下村里大塊農田,簽訂承包合同,機械作業實行“四通”,以前集會上有很多制作鐮刀、售賣木杈的,現在基本見不到了。
小南張村趙寶才今年68歲,年輕時候他是麥播搖耬老手,“以前搖一天耬腰酸腿痛,現農村耕種全面機械化,一下子讓俺失業了。”趙寶才說,他以前用的木耬還在房后墻上掛著,抽空還會給年輕人講過去搖耬的故事。打工家門口了
近年來,西陶鎮經濟快速發展,形成食品加工、造紙、木糖、四大懷藥等六大支柱企業。規模以上企業38家,產品不僅暢銷國內,而且還遠銷新加坡、埃及、馬來西亞等國家,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好工作。有的夫妻同在一個廠,有的一家兩代人同在一個廠,工資不比外出打工低。
交斜鋪村村民廉孬今年47歲,會電器電焊技術,常年在南方打工,現回到家鄉,在華豐紙業上班,還當上了車間維修班長。“在家門口上班真好,掙錢不比外出打工少,還能照顧家中老小,現在讓俺出去打工,俺都不去。”廉孬說。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來源系網絡轉載,本網系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