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老舊危房空在那,沒啥用,現在政府出面全部拆掉,還給予房屋經濟補償,鼓勵我們進行栽種,每畝地能增收好幾百塊錢呢!”家住長壽鎮大水村的涂湘輝喜笑顏開。日前,經過9個月“拆舊排危”,長壽鎮共拆除危舊房屋928棟,拆除面積達10萬余平方米,復墾已完成150畝,超額完成目標任務。
長壽鎮地處平江縣東部,汩羅江東岸,全鎮總面積494.45平方千米,現轄43個建制村,3個居委會,總人口11萬人。近些年,部分人口前往城區務工或定居,鄉鎮出現不少“空心房”,“空心房”整治刻不容緩。
今年以來,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市、縣相關文件,以“空心房”整治為突破口,加力加速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規范整治行為、倒逼整治進度,“空心房”整治卓有成效。
逐戶摸底,鑄就安居夢
“空心房”數據搜集工作任務繁重,“我們的干部形成‘管片、包線、到戶’的工作機制,以責任到人的工作模式達到高效高質的辦事效果。”長壽鎮空心房整治辦主任鄒紅勇說道。想要搜集到準確無誤的數據,逐戶摸底是必經之路,鎮黨政主要負責人堅持辦公在現場,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督辦,鎮、村兩級工作人員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講政策,發揮動員農村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頭摸底、帶頭宣傳,帶頭拆除,出動宣傳車45臺次,利用微信公眾平臺,促成線上線下齊頭并進,相互促進的宣傳效果,給逐戶摸底工作排除萬難,圓群眾一個安居夢。
因地制宜,鑄就生態夢
在如何運用“空心房”這片小天地上,鎮黨委始終堅持“因地制宜”,宜建則建、宜耕則耕,長壽鎮大水村在農村危房、土坯房改造后,綜合考慮當地地理環境進行建設,著力建立健全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水生生態保護修復、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等制度,堅決貫徹落實河長制,解決一批影響河湖健康的重大問題,不斷探索生態宜居鄉村建設模式,為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模式和制度支撐。如今,“望得見山水,留得住鄉愁”不再成為奢望。走進大水村,統一立面的專修風格,灰瓦白墻,綠蔭圍繞,打造“民俗”旅游一張“亮片”,成為湘鄂贛三省交界處一道風景線。當地生態旅游建設起來后,綠水青山搖身一變成了金山銀山,外地投資商愿意進村投資,外出的年輕人也愿意回來創業,打造“高顏值”生態鄉村,引鳳筑巢不是夢。
變廢為寶,鑄就富強夢
“取締‘空心房’,將廢地變為寶地”是花園村“拆舊排危”堅持的原則,花園村在拆除“空心房”空地上綠化美化,或建設小廣場,或建設小村級綜合服務平臺等公共設施,“過去,孩子們去危房里玩,總要擔心他們安全,現在孩子們玩的地方也有了,真的是大好事咧!”花園村村民方奎平說道。除去基礎設施建設,曾經的“廢地”開始生產經濟作物,政府引進專門人才指導農作物生產,集中化、專門化的經濟作物為村民帶來了一大筆收益,為鄉村振興前進一大步提供了動力。
“這項工作不僅是保障群眾住房安全,改善農村居民的居住環境,節約利用好這一片寶貴的土地資源,還能促進我鎮農業、工業和第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建設美麗幸福平安的長壽。”長壽鎮鎮長吳友誼介紹,目前該鎮“空心房”整治扎實推進,廢地利用率大幅提高。后段,復墾面積將達500畝,該鎮將利用上、利用好土地資源,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生態宜居環境、著力培育新型經濟作物、打造特色鄉村旅游一張“亮片”,爭取“安得廣廈千萬間,天下寒士俱歡顏。”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來源系網絡轉載,本網系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