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著扁擔、拎著鴨子、唱著歌謠……8月14日,一場別開生面的播報在清遠陽山縣舉行,來自8個縣(市、區)的8名鄉村新聞官代表參加豐收播報大賽,為本地特色農產品“吆喝”,贏得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這些畫面,是清遠全國首創鄉村新聞官制度的生動展示。今年8月,該市84個鎮街共1023條行政村陸續設立鄉村新聞官,每當農產品上市前夕,他們就承擔起對外播報本地農產品信息的責任;平日里,則主動配合當地政府部門,將國家“三農”政策等傳達到位。截至目前,清遠已有300多名鄉村新聞官走馬上任。
10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清遠視察調研時表示,要下功夫解決城鄉二元結構問題,力度更大一些,措施更精準一些,久久為功。而在不少專家看來,鄉村新聞官,正是清遠致力于打破城鄉話語體系的二元結構,推動鄉村新聞治理的縮影,他們已漸漸成為推動綠色發展、實施鄉村振興的一股新鮮力量。
農產品成“爆款”
“葡豐生態園690畝,波記蔬菜基地600多畝,金花茶場350畝,我們這還有各類蔬菜、百香果、桑果……”說起村里的種養殖業,清城區石角鎮石岐村黨支部書記黃志敏如數家珍、頗為自豪,“歡迎來到石角石岐,這里真是一天都玩不夠的好地方!”
作為首批入選的鄉村新聞官,黃志敏在陽山縣播報推介了村里的金花茶、葡豐生態園之后,沒想到過幾天就被“罵”了。“農莊老板打電話‘罵’我,說自從我在外面吹水,周末游客量激增,比平時多了二三十桌客人,老板忙接待,飯都顧不上吃。”
石岐村位于廣清交界,地理位置優越,近年來種養殖業發展得有聲有色,環境也得到較大改善。一經黃志敏推介后,村里的特產和農莊人氣更旺了。
目前,在清遠像黃志敏這樣的鄉村新聞官已有300多名。從今年8月開始,清遠全市84個鎮街共1023條行政村陸續設立鄉村新聞官,通過村委推薦、自薦、選聘等方式,每個村推薦1名政治素養好、熟悉鄉村工作、有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的人員作為鄉村新聞官候選人,聘期為3年。
“鄉村新聞官的設立,是清遠解決農村興旺、農業發展、農民受益問題的現實需求。”據清遠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崔建軍介紹,作為農業大市,清遠一方面有許多知名度較高的富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如英德紅茶、清遠雞、烏鬃鵝、連州菜心等;但另一方面,受限于地理條件、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才,大部分優質特色農產品默默無聞,處于自產自銷的狀態,不為外界所認識,甚至出現“千畝冬瓜滯銷”“砂糖橘滯銷”等問題,給農民帶來了較大的經濟損失。
而如今,通過各地鄉村新聞官推介,蘆筍、毛葡萄、清水鴨、太子參、擂茶等一批原先默默無聞的農產品被挖掘出來,且有視頻、有圖片、有聯系方式,既方便了外界購買,也為摸清清遠優質特色農產品,并建立相應臺賬提供了便利。
城鄉農產品市場信息渠道打通之后,鄉村新聞官播報的產品便成為“爆款”被迅速搶購一空。以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太保鎮黑山村的清水鴨為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被預訂8000余只,基本上完成了上一年的銷量。連南瑤族自治縣三排鎮橫坑村的紅衣花生,也在不到20天時間里就預訂一空。
傳思想傳文明傳文化助致富
在清新區石潭鎮水西村,不久前“大榕樹下的小課堂”剛進行過一場“掃黑除惡專場”宣講。在平時,鄉村新聞官劉逢明和村里的黨員也會趁大家晚上有時間,講一講最新的惠民政策,比如美麗鄉村、養老保險、水利等。
“成為鄉村新聞官之后,我比較關注新聞報道,有什么政策對老百姓好,就一定傳達到位、讓他們知道。”劉逢明說。
鄉村新聞官,雖然“官”不大,職責卻不少。根據《清遠市關于成立鄉村新聞官隊伍開展鄉村新聞發布的實施方案》,鄉村新聞官要用本土語言傳達好上級政策,講好本土故事,重點是做好“三傳一助”——傳思想、傳文化、傳文明,助致富。這就意味著,他們不僅是新聞發言人,更是“服務員”“宣傳員”。
按照要求,鄉村新聞官要傳達黨中央、省和市、縣的新政策、新部署、新要求,特別是惠農政策,引導廣大村民自覺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踐行者;傳承鄉風文明,動員廣大村民踐行《清遠鄉村文明十二條》,爭當社會文明標桿;傳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本土特色文化,引導廣大村民發揚和傳承優良傳統,營造鄰里和睦氛圍。
“讓以鄉村新聞官為代表的基層黨組織,播報推介農產品,讓廣大村民切實受益,可以不斷提高鄉村新聞官的聲望和地位,讓鄉村新聞官有能力說話、有公信力說話,進而在傳達黨和政府的聲音,推進鄉村治理上有話語權、主導權。”崔建軍表示。
對此,黃志敏深有感觸:“其實當鄉村新聞官不是要吹水,而是要實實在在為老百姓好,讓他們有獲得感幸福感。”在他的帶領下,去年石岐村12個村小組,集體收入達35萬~40萬元;與此同時,講文明在村里蔚然成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也深入人心。
未來,隨著鄉村新聞官工作的進一步展開,將更有力推動基層宣傳思想工作強起來和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地。“我們會努力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盡量做到最好。”黃志敏向《南方》雜志記者表示。
賦能鄉村新聞官
一般情況下,鄉村新聞官由各村的村支書、新鄉賢等擔任。然而面對水平參差不齊、傳播手段單一等問題,如何為他們賦能?
為進一步加強鄉村新聞官隊伍建設,10月15日,清遠市鄉村新聞官培訓學院在清遠職業技術學院正式掛牌成立,當天來自清城區、清新區、英德市、佛岡縣、陽山縣等5個縣(市、區)的160多名鄉村新聞官首次走進校園,參加了為期一天半的脫產培訓。
培訓的課程既有暨南大學專家學者主講的“鄉村新聞官這樣發聲更有力”“新社交時代,農村網絡輿情防控及實戰技巧”,又有短視頻營銷專家帶來的“短視頻時代,鄉村網紅的打造秘訣”“主流短視頻平臺的操作技巧和運營寶典”等,還安排了經驗、案例等分享環節,干貨滿滿。
“通過培訓,最大的一個收獲就是學會了發短視頻。”劉逢明拿出手機,向《南方》雜志記者展示他在抖音上發布的水西村宣傳視頻,有的甚至用到了航拍鏡頭,真實優美的風景再配上當下流行的音樂,贏得了不少粉絲點贊。
此外,在培訓班上,劉逢明還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平時在微信上,時不時會有人向劉逢明請教,或是相互交流經驗。眼見為實,耳聽為虛。不久前,陽山縣的鄉村新聞官還帶領一二十名村里的黨員代表,來到水西村參觀學習。
專家認為,要想唱出服務“三農”的連臺好戲,鄉村新聞官應更注重常規性、常態性安排。為此,鄉村新聞官制度要求,原則上,線上播報要堅持做到鎮一級兩周一播報,縣一級一周一播報,市一級一日一播報;線下播報通過舉辦現場播報形式開展,各縣(市、區)每年不少于一次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鄉村新聞官們也漸漸有了自己的思路。黃志敏正打算在村里建一個展覽館,集中展示石岐村農產品,由他和同事擔任現場講解員。這樣一來,游客了解和購買就會更加方便。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來源系網絡轉載,本網系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