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區高碑店鄉半壁店行政村下轄的西店村,創新“六巷一園”小巷管家模式,幫助農混地區村居民解決身邊大小事。
這兩天降溫,老遠瞧見身穿綠色外套的李洪緒,就有街坊跟他打招呼:“天兒冷,你多穿點。”“放心!”老李樂呵呵地回答,“現在門口不堵了吧?”“好多了,沒那些小黃車就不怕磕著碰著了。謝謝你們啊!”
今年74歲的李洪緒是街坊鄰里眼中的熱心人,他現在有個新身份——村里年紀最大的巷園長。自從去年村里開展“六巷一園”管家服務項目以來,已有超過100人加入這支隊伍,為這里的村民居民解難題、送服務。
這里是朝陽區高碑店鄉半壁店行政村下轄的西店村,擁有1012戶2548人,458個院落。
走進西店村,村里一水兒明清式仿古建筑聯排別墅,東邊海棠園的數棟樓房小區拔地而起。社區衛生服務站、超市、學校、養老公寓,甚至連居民舉辦紅白喜事的專用場地也配套齊全,道路寬敞整潔,一派美麗鄉村新氣象。
但5年前,這里還是人見人發愁的混亂地帶。
因地處城鄉結合部,西店村曾聚集高達1.2萬的外來人口。居民不斷翻建擴建房屋用于出租及自住,違章建筑數量不斷攀升,村莊衛生環境臟亂,安全事故頻發。
2009年,因可防性治安案件高發,西店村被列為北京市50個掛賬整治督辦重點村之一。
到底該怎么辦?當年,村里開始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模式進行重點村改造,通過村民自籌資金“三統一”,統一回縮、統一外觀、統一高度,翻建房屋;村集體負責籌措資金進行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建設。2013年,改造工作全面收官,居民回遷新居;2018年4月,這里被納入朝陽區美麗鄉村建設范疇并作為長期保留村。
村容村貌改變了,接下來就要在服務上“繡花”。
西店村社區書記史寶葉介紹,西店村是典型的農民和居民混合地區。去年,西店村打造小巷管家新模式,圍繞六條主干道和一座回遷樓房小區,創設了“六巷一園”管家式服務模式,打造“村支部+社區黨委+物業”聯合體,建立起“1+3+48+7+45”共商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體系。
啥叫“1+3+48+7+45”?史寶葉解釋,是指明確1個西店支部領導,設立社區、物業和流管辦3個共48人的管家隊伍,配套7種服務,帶動45名巷園長。在48人的管家隊伍的基礎上,整合由社區、物業安保、物業工程、物業客服等服務人員,巷園長、巷園助理及居委會下面的各志愿服務隊,共同組成巷園管家,參與社區治理活動。
每天,身穿亮綠色工作服的巷園長小隊都要在街區間巡視,經常被居民攔下處理問題。
李洪緒是蘭花巷的巷園長,前一陣老街坊找他反映共享單車亂停放的問題。老李沒含糊,立刻就給這些違停的自行車“貼條”,要求他們限時清理,幾天后見效果不明顯。老李就把問題反饋到社區,社區聯合物業在村里的幾個主要出口安裝回形門,效果卓然,最近停在路邊的單車明顯減少。
先“貼條”告知,逾期將被處理,是巷園長的工作常態。
這兩天起風,消防問題是重點。外出巡視時,居民攔住了百合巷的巷園助理趙寧,“你瞅瞅他們的床墊子都把路堵了,這要有人扔個煙頭不更麻煩。”那是一家正在裝修的承租戶。門口亂堆的雜物不僅擠占本就不寬的小道,更有不小的消防隱患。之前巷園長已經給他們“貼條”了,但沒有動作,二話不說,巡邏小隊里的物業管家立刻電話告知事主,再叫來人,將礙事的墊子先清走。
據統計,2017年8月下旬至2018年9月下旬,西店村各巷園長和巷園助理開展安全檢查、夜查期間,共發現和反饋各類問題474項,現場完成整改392項。此外,還召開協商會議23次,72項問題通過協商會議得到了解決和整改。10項問題上報后,由村委及街道辦事處協調多方力量予以解決,問題的解決率和整改率達到100%,一件不遺留。
如今,有事兒找巷園管家,找誰都好使,成了村民的共識。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來源系網絡轉載,本網系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