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的科爾沁草原上也曾有連片的荒坡和沙地。近年來,退耕還林工程和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的實施,讓曾經黃沙肆虐的地方,重現生態宜居、產業興旺的豐腴。
在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土城子鎮哈日干圖村,村集體經過多次協商,決定將今年新增的7400畝退耕還林山地全部種植珍珠油杏。
2017年,國家將新一輪退耕還林種苗費每畝補助標準從300元提高到400元,加上1200元現金補助,5年共計1600元。在補助政策的激勵下,內蒙古一些寡種薄收的農田逐漸被樹木覆蓋。
薄田種糧,收成還不如種樹補貼
過去,說是農田,其實多半是荒坡和沙地。因為薄田寡收,內蒙古通遼市扎魯特旗巴彥塔拉蘇木石匠山村村民秦連洪家的孩子前幾年就外出打工了。2017年,新一輪退耕還林推行到石匠山村,他家10畝山坡上的二等耕地被劃入退耕還林范圍,秦連洪算是舒了一口氣。
他掐著手指算了一筆賬,“我家那點山坡地,雨水好的時候每畝每年能收入200元,趕上天旱不賠錢就算不錯,過去每畝每年60元都沒人愿意承包。退耕還林后,每畝地5年共補助1600元。”
今年,記者再次來到石匠山村。村外山坡上,翠綠的樟子松挺拔矗立,井水將漫山遍野縱橫交錯的滴灌管充盈得圓鼓鼓的,管口滲出的清流直接淌到樹木根部,滋潤著樹苗。樹木之間的沙土地上幾乎長滿了野草。“這2萬多棵樟子松是去年種下的,都上了滴灌,成活率很高。”從10公里外的香山鎮來這里打工植樹的鄧景山說:“去年春天我們來種樹的時候山還是溜光,想點火都點不著。今年山上為了防火,禁止吸煙嘍!”
如今,這里不是森林,卻也樹木蒼翠林立。樹成活了,林間的植物仍然歸村民所有。“不僅土地的收入提高了,林間的草可以喂養牲畜,買草料支出也少了,省下的也是掙下的。”秦連洪說:“樹一天天長大,草一天天豐茂,日子也越來越好了。”
統計顯示,自2000年實施退耕還林工程以來,國家累計向內蒙古自治區投資398.27億元,涉及退耕還林農戶占全區農業人口的43.3%。內蒙古退耕還林區域年涵養水源總物質量30.19億立方米,年防風固沙總物質量為5381.02萬噸。
草原禁牧,快干涸的河流水流量逐年增加
還是在扎魯特旗,42歲的哈斯巴特爾曾經是阿日昆都楞鎮那仁寶力皋嘎查牧民。家里2600畝草場被劃為全年禁牧區,賣掉了200多只羊,離開世代生活的草原,搬遷到魯北鎮生活,哈斯巴特爾一開始并不愿意。如今,5年不放牧了,他已經完全適應了自己的新身份——草原管護員。
扎魯特旗是10余條河流的發源地,是嫩江水系和西遼河水系的分水嶺。過去,因生產生活等原因,當地草原植被減少導致土壤蓄水力降低,好幾條河出現斷流。從2008年開始,扎魯特旗在137萬畝的罕山自然保護區實施“收縮轉移”戰略,將保護區內的243戶、718名居民和近20萬頭(只)牲畜全部搬遷轉移。2013年,又將與保護區相連的阿日昆都楞鎮北部72萬畝草原劃為生態移民遷出區,789戶、2116名居民全部禁牧并遷出。哈斯巴特爾一家就是其中一戶。
生態移民、草原禁牧的實施,使得當地生態環境快速恢復,發源于保護區的霍林河等河流水流量逐年增加。經測定,當地每年產水量已由10年前的1億多立方米上升到目前的3億多立方米。
哈斯巴特爾說:“我家現在每年草牧場補貼、管護員工資、養牛等收入加起來有20萬元左右,比過去高得多。這條路是走對了!”
2011年以來,隨著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的實施,有146萬戶、534萬農牧民從中受益。2017年,內蒙古草原植被平均蓋度為44%,比2000年提高14個百分點;重度退化草原面積減少了2200多萬畝,草原生態惡化趨勢得到有效遏制,半數以上草原生態明顯好轉,恢復至上世紀80年代中期水平。
看到效益,村里人都往果樹上用勁
2016年,國家實施新一輪草原補獎政策,原有政策延續5年,還提高了補獎標準。“2013年我們遷出時,草場的補貼是每畝6.27元,新一輪政策的補貼標準是每畝9.66元,牧民保護草場的熱情越來越高。”阿日昆都楞鎮鎮長呼格吉勒告訴記者。
在如今的內蒙古草原上,許多牧民主動改變養殖結構,減少養羊,轉而飼養對草原破壞更小的牛。
日落時分,通遼市科左中旗希伯花鎮希伯花嘎查的海棠林里,一臺拖拉機轟鳴而來,農民任小利還在平整土地。這是希伯花鎮“萬畝錦繡海棠果基地”,任小利的2800株海棠樹已到了盛果期。任小利說:“2017年海棠果批發價每斤6.8元,今年就按最低5元算,一株果樹產400斤,你算算收入有多少?就因為看到了效益,我們村里10個人里頭就有9個往果樹上用勁呢。”
但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內蒙古新一輪退耕還林以經濟林為主,但前一輪以生態林為主的退耕還林還難以實現更大效益。對此,內蒙古正在探索山林增效之路。
在扎魯特旗西巴彥塔拉蘇木和小巴彥塔拉蘇木,連片的6000畝耕地退耕后,40萬棵樟子松和20萬棵河南白榆樹苗覆蓋了山坡。扎魯特旗林業局一位負責人伸開手臂丈量著樟子松的株距說:“你看,現在樟子松的株距大約一臂寬,密度大,到明年長到2米高時株距就不夠了。到時候,可以每隔一棵樹挖掉兩棵出售,再把剩下的樟子松嫁接成紅松。今年紅松的樹籽達到每斤40元,要比樟子松高很多。同時,要把白榆嫁接成觀賞樹種金葉榆,金葉榆樹苗100元一棵,經濟價值比白榆高很多。嫁接成本只需要每棵1.5元。在樹種上做文章,可以大大增加農民收入。”
“生態是發展的底線和前提,通過不遺余力保護生態,我們的鄉村振興也看到了綠色前景和希望。”扎魯特旗旗委書記白立柱介紹。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來源系網絡轉載,本網系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