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應急與評估處處長方曉華出席第五屆全國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工作交流會開幕式并作主題發言。
方曉華指出,食品安全是民生之本,事關億萬百姓的健康和幸福,每個人都是食品安全的受益者,也要積極成為食品安全的參與者和推動者。通過行業自律和社會他律共同促進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本次會議順應了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發展趨勢,對于凝聚社會各方力量,構建社會共治的格局,助力食品安全監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
“食用農產品是食品的源頭,日常食用的食品70%以上是鮮活的農產品,食品的加工90%以農產品為原料。所以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對于保障食品安全至關重要。”方曉華強調。為了進一步加強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管理,推動農業向轉型升級和體制增效發展,農業農村部把2018年定為農業質量年,實施質量年的八大行動。統籌農產品的總量平衡、結構平衡和質量安全,堅守食品安全的底線。全面推進農業的高質量發展,唱響綠色興農和品牌強農的主旋律。今年以來,農業農村部擴大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測范圍,監測參數由94項增加到122項,增幅接近30%。上半年農產品例行監測合格率達到97.1%,沒有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保持了穩中向好,穩中向優的良好態勢。
方曉華表示,食品安全共治共享需要社會各方共同努力,形成有序參與,良性互動,有利監督的社會共治格局。食品安全信息交流和共享至關重要,在這方面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也做了多方面的工作。一是堅持正面引導,提升消費信心。農業農村部從今年7月份開始在全國開展“質量興農萬里行”活動,深入田間地頭挖掘農業品牌價值,組織綠色優質安全農產品進超市、進社區、進校園,增強公眾消費信心。二是堅持強化科普,積極解疑釋惑。及時公布權威信息,發出科學的聲音,組織專家解讀謠言,讓公眾吃得明白,吃得放心。三是堅持案例曝光,形成震懾作用。四是堅持信息公開,實行信用監管,建立農安信用平臺,推進信用信息的互聯互通。鼓勵行業協會和第三方機構開展信用評價,建立聯合激勵聯合懲戒等信用約束機制。
最后,方曉華強調,食品安全是社會的熱點問題,政府部門、專家、學者、生產主體、消費者和媒體之間應該暢通信息交流渠道,形成互聯互動的良好生態。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也將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交流和宣傳,強化信息共享和公開,加強風險交流和預警,開展科普宣傳,傳播農產品質量安全正能量。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來源系網絡轉載,本網系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