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萊蕪市農業局以信息化、規模化、深度融合化等“三大引擎”,以農業產業化和現代農業示范區為切入點,搶抓發展機遇,定向精準發力,加快農業轉方式、調結構,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通過開展土地股權化改革,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出資入股,發展丹參、金銀花等中草藥400畝。投資1500萬元,建設高效生態大棚40個,引進密植油桃種植技術,種植油桃面積達120畝,全村實現經濟收入2600多萬元,打造全市的規模經營改革樣板。”近日,經濟開發區張家洼街道崔梁坡村黨支部書記崔永亭告訴記者。
這是萊蕪市加快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創新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的一例典范。截至目前,萊蕪市積極出臺《關于落實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實施意見》,采取各種措施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目前,累計流轉土地面積31.2萬畝,在全省率先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質押貸款,為22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放貸款3200多萬元。
近年來,萊蕪市農業局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產業鏈條延伸為核心,以培育龍頭企業“甲級隊”為重點,以“互聯網+農業”為抓手,著力推進三次產業融合發展,以點帶面、持續發力,涌現出一大批信息化、規模化和融合化發展示范主體,不斷嫁接增創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增長極。
高質量提升信息化應用以點帶面打造智慧現代農業
圍繞全要素、全系統、全過程,加大智慧農業技術集成創新與成果的推廣應用力度,引導農業生產經營主體主動應用智慧農業技術。結合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創業園和現代漁業示范園區建設等項目實施,打造智能、精準、高效、綠色智慧農業應用基地。依托各級農產品質量追溯平臺,堅持質量優先、綠色發展、社會參與,構建覆蓋全域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引導新型經營主體在產前、產中、產后和社會化服務建設探索應用信息技術,研究可復制推廣應用模式。比如,萊蕪潤百禾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建設一座環境監控總控制室,實現1人整個園區不同作物同時澆水施肥,及時看到操作過程及作物的生長狀況,與手機聯網實現掌上控制農業。同時,積極推進農業物聯網和精準農業,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信息平臺全覆蓋,實現農業現代化與信息化的融合發展。截至目前,建立萊蕪市和鋼城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平臺,市區追溯信息平臺兼容共享、上下聯通,開展產前、產中、產后全程質量安全信息追溯,實現監管的無縫對接。
高水平實施規模化經營持續實現增產增效綠色發展
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股權化改革的村87個,完成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化改革的村55個,累計流轉土地面積31.2萬畝,占到家庭承包地面積的38.7%。以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為例,萊蕪市大力發展飛防作業,有利地提高防治效果和農藥利用率。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面積累計達到104.5萬畝,實現糧食作物農藥用量減少5%以上,經濟作物農藥用量減少10%以上。主要農作物機耕、機播、機收程度分別達到95%、82%、81%。
通過加強規劃引領、政策扶持、服務指導、改革創新和典型引路,逐步形成以承包農戶、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為基礎,農民合作社為紐帶,龍頭企業為骨干的現代農業規模化經營新格局。目前,注冊農民合作社1880家、聯合社21家,發展家庭農場607家,省級、市級示范場分別達到13家、89家,全市規模以上龍頭企業發展到166家。
高規格推進新型業態加快特色現代農業深度融合發展
以發展農業“新六產”為抓手,壯大二產、帶動一產、促進三產,完善產業鏈、提高價值鏈,積極探索種養加結合型、農產品加工業引領型、產業園區綜合型等融合發展模式,打造集原料基地、加工轉化、現代物流、便捷營銷于一體的產業集群。鼓勵企業以訂單、入股、委托生產和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等形式,與農戶結成利益共同體,實行各具特色的產業分工合作,實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抱團發展。按照以“農”促“綠”、以“旅”帶“農”、以“產”興“旅”的思路全面統籌農業生產、生活與生態功能,培植生態涵養、文化傳承、觀光體驗、養生健康等新產業、新業態,實施培育精品品牌、提升服務水平、傳承農耕文化,把農業打造成有的吃、有的看、有的玩的繽紛產業,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推廣明利合作社終端型、利和莊園體驗型、四季豐果蔬循環型和六福果業智慧型等農業“新六產”模式,完善“六金一利”等利益聯結機制,打造一批以雪源昌為代表的休閑漁業公園、以盈和源為代表的休閑農業示范點、以竹園子村為代表的美麗鄉村。截至目前,形式各異的美麗生態田園農業主體達到57家,創建省級以上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6處、全國美麗鄉村1個、全國星級旅游示范企業4家、省生態休閑農業示范園區4處。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來源系網絡轉載,本網系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