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油田這幾個字,連同鐵人精神一道,已深深鐫刻在國人記憶里。
以奮斗鑄就歷史奇跡
60年前的1959年9月26日,以松基三井喜噴工業油流為標志,勘探發現了大慶油田。在當時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大慶油田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僅用3年時間,就探明了面積達860多平方公里的特大油田,建成年產原油500萬噸的生產能力,累計生產原油1166.2萬噸,占同期全國原油產量的51.3%,改變了我國石油工業的落后面貌,實現了我國石油基本自給。
1963年底,大慶油田結束試驗性開發,進入全面開發建設。先后開發了薩爾圖、杏樹崗、喇嘛甸三大主力油田,并勘探準備了一批可開發的新油田,為1976年原油產量跨上5000萬噸臺階奠定了堅實基礎,以巨大的貢獻支撐了當時的國民經濟大廈。
改革開放后,大慶油田認真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戰略部署,編制油田長期穩產規劃,實施大慶油田長期高產穩產注水開發技術、“穩油控水”系統工程和聚合物三次采油技術,從1976年到2002年,實現5000萬噸以上連續27年高產穩產。世界同類油田的穩產期一般只有3—5年,最多不過12年,大慶油田創造了世界油田開發史上的奇跡。
從2003年到2014年,又實現了4000萬噸連續12年持續穩產,為我國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油氣資源,維護了國家能源戰略安全。
大慶油田60年來,憑借黨和國家的親切關懷以及幾代大慶油田人的辛勤付出,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歷史成就。建成了我國最大的石油生產基地,累計生產原油23.7億噸,上繳稅費及各種資金2.9萬億元。孕育形成了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雷鋒精神、改革開放精神等,構成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精神,也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創造了領先世界的陸相油田開發水平,主力油田采收率突破50%,實現年產原油5000萬噸以上27年高產穩產,4000萬噸以上12年持續穩產,三元復合驅產量突破400萬噸,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唯一大規模工業化應用的國家。大慶油田的發現與開發和“兩彈一星”等,共同載入我國科技發展的史冊。打造了過硬的鐵人式職工隊伍,涌現出鐵人王進喜、新時期鐵人王啟民、大慶新鐵人李新民為代表的一大批先進模范人物,錘煉了一支“三老四嚴”、永創一流的英雄隊伍。促進了區域經濟社會的繁榮發展,大慶油田的開發建設,體現了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發揮了國有大企業的輻射拉動作用,催生了一座美麗繁榮的現代化油城。
60年來,大慶油田所作出的歷史性貢獻得到了黨和國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200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慶油田發現50周年慶祝大會上指出:“大慶的成長和輝煌,見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長和輝煌;大慶的探索和成功,體現了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進行改革開放的探索和成功;大慶的成績和貢獻,已經鐫刻在偉大祖國的歷史豐碑上,黨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全國“兩會”黑龍江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大慶就是全國的標桿和旗幟,大慶精神激勵著工業戰線廣大干部群眾奮發有為”。
以改革創造新輝煌
資源型國有企業如何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大慶油田面對這一難題,果斷地選擇通過改革要活力。
以“鐵人精神”著稱的大慶人對改革一點不陌生。在改革開放之初,人民日報就曾經在頭版頭條刊發《要有“第一個吃螃蟹”的勇氣》,向全國推廣大慶油田解放思想、大膽實踐,用經濟方法管理經濟的經驗。1981年9月,石油部對大慶實行原油產量包干。當年年末,大慶召開推行經濟責任制座談會,頒布《推行經濟責任制實施辦法》。1993年,作為國內陸上石油第一家股份制公司,大慶頭臺油田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成立,這是中國石油、大慶油田與地方合資合作開發邊際低產油田的第一次嘗試。在大慶油田身上,充分見證了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歷史巨變,也深深烙印著大型資源型國企曾經的輝煌,現在的突圍,以及今后改革發展的各個方面。
針對油田一些企業體制機制不夠靈活、市場化生存能力較差的實際,自2015年起,大慶油田開展了擴大經營自主權改革試點。2015年8月,大慶油田出臺《關于開展擴大經營自主權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7家試點單位運行以來活力迸發。他們首先搞好改革的頂層設計,加強整體設計,細化實施步驟,明確運作程序,健全工作機制,以確保改革試點取得實效。他們設定了“四步走”改革時間表。第一階段,2015年出臺總體工作方案,明確權限下放清單,成立組織機構。第二階段,2016年篩選各業務板塊中具有代表性的企業開展試點,總結試點經驗。第三階段,2017年實行“三擴”:擴范圍,市場型企業均開展內部試點;擴規模,增加主要生產企業試點;擴權力,擴充下放權力,激發經營活力。第四階段,2019年制定“五自”經營專項改革方案,推動最終實現充分的市場化發展。
通過下放經營限權,試點企業經營理念發生了“三個轉變”:發展定位由依賴油田向依靠市場轉變;能力建設由滿足內部保障向支撐外拓服務轉變;管理取向由“等靠要”向“爭闖干”轉變。2016年,試點企業實現銷售收入同比增長幅度達11.8%;4家經營性企業,利潤同比增長幅度達252%;兩家醫院費用補貼同比減少9800萬元,減幅40.7%。2017年,5家經營性試點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68%,兩家醫院同比減幅43%。
改革方是振興發展的必由之路,正如大慶油田公司五屆三次職代會暨2019年工作會議主題報告指出的,推進油田振興發展,既不能僵化保守、固步自封,也不能固守田園、安于一隅,必須開放包容、自我革新,必須走出大慶、走向世界。擴大經營自主權的試點,只是改革的一小步,卻帶來了發展的一大步。用大慶油田人自己的說法:人還是那些人,業務還是那些業務,但是通過改革,煥發了活力,迸發了生機,企業發展,員工受益。大慶油田人從不懼怕改革挑戰,從不懼怕市場競爭。一路走來,紅旗就是這么扛的,標桿就是這么當的。只要大膽探索,勇于創新,蹄疾步穩,穩中求進,成功一定屬于他們,勝利一定屬于他們。
以創新助推高質量發展
在60年的發展歷程中,創新始終是大慶油田人的鮮明特征。油田勘探開發是一個需要高科技的工業領域,大慶油田人在幾乎毫無積累的基礎上,通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不僅掌握了這一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而且在很多方面成為世界上油田勘探開發領域的領跑者。這些技術的積累和獲得,是大慶油田的真正競爭力所在。
大慶油田基于自主創新、持續創新,60年來逐步發展形成了一整套非均質多油層大型陸相砂巖油田的勘探開發地質理論及技術系列,在大型陸相非均質砂巖油田勘探開發方面,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主導技術,在國際上處于領先水平。正是由于大慶油田科技的持續自主創新,形成了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地質理論和配套技術,才帶來了大慶油田勘探開發水平的不斷攀升,鑄就了我國石油工業發展史上不朽的豐碑。
2011年1月14日,“大慶油田高含水后期4000萬噸以上持續穩產高效勘探開發技術”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這是那一年頒發的特等獎里惟一的一個通用技術項目,也是大慶油田第三次榮登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的榜單。前兩次分別是1985年“大慶油田長期高產穩產的注水開發技術”和1996年的“高含水期穩油控水系統工程”。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重點獎勵國家重大科技工程項目,評選原則是寧缺勿濫,每年評選不超過3項,有的年度甚至出現空缺。而大慶油田三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可以說創造了一個歷史紀錄。不僅如此,2007年,大慶油田榮獲我國工業領域的綜合性最高獎項——“中國工業大獎”。2008年,大慶油田榮獲“中國最具創新力企業”稱號。“十二五”期間,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大慶油田高含水提高采收率示范工程”,在國家組織的歷年年度評估中,都位列“大型油氣田及煤層氣開發”專項首位。而大慶油田累計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更是達到了近萬項。
抓科技就是抓根本,為企業未來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積蓄力量。大慶油田用科技創新撐起夢想,走向振興發展新篇章。大慶人在過去成績和經驗的基礎上,從頂層設計入手,按照關鍵技術、重大技術、顛覆技術3個定位,工業化、配套、攻關、儲備4種規模,2019年、2030年、2060年3個節點,制定了核心技術發展路線圖,把科研攻關的中長期發展方向和重點任務,牢牢鎖定在解決重大難題上。不僅如此,大慶油田還設立了“十三五”重大科技專項,這些專項涉及勘探、開發、天然氣等各個領域,事關全局、至關重要,代表了科技發展的風向標。以此為龍頭,大慶石油人精心組織先導試驗、礦場試驗和工業化推廣,著力破解制約油田發展的“瓶頸”難題。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不斷積累的科技創新,大慶油田才能不用擔心油田儲量下降等制約資源型國有企業發展的根本問題,實現了從依賴資源到依靠科技創新的健康發展道路,這是大慶油田人今后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底氣和自信所在。
回想60年前,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大慶油田人靠著“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鐵人精神,在茫茫荒原上艱苦創業,奠定了大慶油田這一共和國工業標桿旗幟的發展基礎。毛澤東當年的號召“工業學大慶”言猶在耳,激勵了我們幾十年。大慶油田的60年,在歷史上只是一瞬間,中國人卻要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改造天地、實現現代化。其間的甘苦,老一輩革命家知道,像鐵人王進喜這樣的共和國建設者知道,還有很多很多人知道,我們更不能忘記。
(調研組成員 熊若愚 蘭文飛 李步前)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來源系網絡轉載,本網系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