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唐,真的太謝謝你們了。麻煩你將這兩封感謝信轉交給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和國網甘孜供電公司。”
5月31日,四川省甘孜州鄉城縣青德寄宿制小學校長羅永剛激動地將兩封感謝信交到志愿者唐琴手中。拿著這兩份感謝新,唐琴感覺沉甸甸的。
鄉城縣青德寄宿制小學建于50年代,學校共有433人(少數民族432人)。該校的大多數孩子都是留守兒童,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度過。這些孩子,他們雖然有家,卻感受不到家的溫馨;他們有父母,但一年只能見一兩面。由于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愛和家庭的溫暖,他們無法健康地成長。
了解到青德寄宿小學的情況后,國網甘孜供電公司積極向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匯報,希望能在該校創建一所“川電留守學生之家”。“川電留守學生之家”是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結合“新農村,新電力,新服務”和“電力惠民行動”開展的一項關愛留守兒童的活動,從2006年7月項目啟動開始,已經在川內建設了215所。
2018年8月,項目通過批復,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同意國網甘孜公司與四川青年志愿者協會在青德小學共同實施“川電留守學生之家”項目。
項目批下來了,國網甘孜供電公司的志愿者們在興奮的同時也遇到了很多困難:項目有了,學校還沒有空置的教室?購買物資要甘孜州外采購,交通運輸是一個難題;當地的廣告公司技術條件有限,無法完成上墻圖板設計……
“當時我們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把這個小家建設好,想盡一切辦法去解決困難。”全程參與建設的志愿者劉雙全提到建設之初的情況,還歷歷在目,“我們先是制定了川電留守學生之家建設方案,明確職責分工。把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羅列出來,再討論制定整改措施和解決方案。”為了確保川電留守學生之家活動陣地的選址沒有問題,教室格局合理,劉雙全和其他志愿者們三天兩頭往學校跑,一個月下來,他們自費搭車的費用都高達一千余元。
2019年5月13日晚,劉雙全的電話鈴聲響起,接了電話之后,他興奮地對愛人說:“東西到了。趕緊的,我們現在就去三岔路口接物流師傅,孩子們建家的物資到鄉城了”。說完,他馬上聯系志愿者去接收物資,同時告知校長今晚將把物資送到學校。
到達學校的時候已是晚上10點多鐘,志愿者們認為孩子們應該已經進入夢鄉,可眼前的一幕讓所有志愿者的眼眶濕潤了:六年級的孩子們在學校老師的組織下排著長隊,準備幫忙搬運物資。看到貨車一到,孩子們都興奮不已,在工作人員和學校師生齊心協力下,當晚就將物資搬運到了指定位置。
為了不耽誤日常工作和影響孩子們學習,國網甘孜供電公司將安裝布置的工作安排在了周末。2019年5月18日,志愿者們和安裝師傅一大早便趕到學校,志愿者們雖然不是專業的安裝工人,可也照著圖紙,自己動手DIY,一天下來累得腰酸背痛,但沒有人叫一聲苦。羅校長握著志愿者的手說:“辛苦你們了,這大周末的也沒能好好休息,布置得這么漂亮,孩子們肯定很喜歡”。
5月31日,在第70個國際兒童節來臨之際,青德寄宿制小學“川電留守學生之家”正式掛牌成立,一走進去,一面活潑有愛的文化墻首先印入眼簾,嶄新的課桌、65英寸的教學一體機、50英寸的彩色電視機、可視電話、筆記本電腦、投影儀、書籍整齊地擺放在書架上,多種多樣的體育用品規范有序地放在體育器材柜中……這個溫馨的小家給這里的孩子們提供了一個課余玩耍的空間,也讓幫助他們更多地接觸到外界的社會。
此次建設“川電留守學生之家”得到了鄉城縣團委的協助和大力支持。下一步,甘孜供電公司將與鄉城縣團委共建,充分發揮各自優勢,聯合開辦暑期培訓班、興趣愛好班,開展籃球賽、室內乒乓球賽、益智游戲等活動,既豐富孩子們的學習和業余生活,也拉近社會公益人員與留守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孩子們感受到來自社會各界的關愛,彌補過去缺失的愛。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來源系網絡轉載,本網系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