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納雍縣鍋圈巖鄉治安村駐村兩年的時光,給了我太多的沉重與責任,也給了我太多的感悟和經歷......。
還記得在村里時,通常是早上八點半開始駐村工作的職責履行,有時也會提前到七點。
入戶走訪,了解民意村情,記錄貧困戶的呼聲,感受他們在牢騷中折射出的一種改變現狀的渴望。與他們在品味老土酒的躁烈中慢慢拉近距離,幾個火燒洋芋加上一碗村民自己加工、香氣四溢的干辣椒面便成為我們午餐的美味。無須去講究那些七葷八素之類的菜品和整潔干凈的杯盤桌面擺設,有時候簡簡單單更顯出生活的真諦,太多的浮華反而讓人觸摸不到人與人之間的真誠。
晚上回到為了讓位于治安村蛋雞養殖場的建設、從原來治安小學教師宿舍搬到村委辦公樓下面的一個有些近似于地下室的潮濕宿舍,燒一盆熱水,調試好水溫,坐在從網上買來的簡易躺椅上,將鞋襪除去,讓腳泡入其中,任熱水漫過腳背,便可以感覺到一天來的疲乏伴隨著熱水溫度慢慢侵入身體而逐漸遁形。
那是一天中最享受的時刻!此時會無端生出一種皇帝也不過如此的滿足。
帶著被熱水泡過留下的愜意,寫下一天來的行程及感悟。偶爾也會有一些思考,尤其是那些身處貧困卻不思進取的村民是我需要特別關注的。因為他們不止是物質上的貧困,精神的貧困更讓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由是形成了當天的《民情日記》。
晚飯后是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光。在躺椅上看一篇珠璣妙文,感悟先賢們的才華橫溢,讓自己在潛移默化中盡量少一些庸俗市儈之氣,殘留的疲憊在字里行間不知不覺地消遁。同時還要按照預先設定的《駐村隨筆》、《駐村感悟》、《駐村隨想》、《駐村軼事》、《駐村雜記》五個板塊,根據一天來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悟寫出一篇或幾篇充實進去,讓這些板塊逐漸變得豐滿。而這些板塊內容的終極目的卻是為了我那以脫貧攻堅為題材,初定為十萬字,于我而言是長篇巨制的鄉土小說《大山的呼喚》做準備。
當然,有時候會有緊急會議開到半夜將這種快樂暫時隔離,但研究脫貧的方略比起這些來更有意義。或許這是快樂的另一種延續。
最可愛的是周末,可以在免費輔導村里熱愛書法的孩子們練習毛筆字的墨香中度過。只是這種愜意的日子常常因各種工作檢查而打了折扣,讓周末變成了“周魔”。但想及為了那些在貧困線下掙扎的靈魂,各級領導們都這么拼,身處一線的我還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但得蒼生貧早脫,何計周末不周末!(李逍)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來源系網絡轉載,本網系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