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羞慢画_免费h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_18男同同性videos视频

加入收藏 | 設為首頁 | 會員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滾動新聞: 亞歐網—— 一站式低投入自助投稿推廣宣傳平臺開放了 (圖文)               國內首個EPC建設海上風電項目全面進入海上主體工程施工               全球首臺無人駕駛跨運車正式下地 中國交建振華重工研制               哈一機集團蟒式全地形車迎來8000萬訂單               站內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能源

四川甘孜理塘縣拉波鄉的大變化

時間:2018-11-13 20:09:43  來源:  作者:

  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的拉波鄉,平均海拔4000米,居住著2000多名藏族群眾。曾經,拉波鄉的百姓一直過著“點酥油燈照明,燒牛糞取暖”的傳統農牧民生活。在改革開放春風的吹拂下,電力建設與發展,讓拉波鄉百姓的生產生活大變樣。

  高原的冬天總是來得特別早。10月31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拉波鄉夜晚的溫度已經是零下了。忙完一天工作的澤仁回到家中,打開電取暖器,看看電視上上網,享受屬于他的悠閑時光。澤仁說,他如今享受的溫暖舒適的日子,哪一樣都離不開電力的發展。

從“用不上電”到“用好電

  澤仁出生于1978年,今年40歲,是土生土長的拉波鄉人。他清楚地記得小時候,拉波鄉還十分貧窮落后,鄉親們到山上去采松光照明,砍樹、撿牛糞燒火做飯取暖,他從來沒有見過電燈,甚至沒有聽說過“電”。

  1997年,鄉里修了一座小水電站。“當時我們高興極了,當電燈泡亮起來的那一刻,我覺得太神奇了!”澤仁又有些無奈地說,“但是我們鄉沒有管理水電站的專業人員,水電站三天兩頭地壞,鄉里總要去外面請人來修。由于我們這里既偏遠,條件又艱苦,外面的技術工人都不愿意留下來。后來,幸好王師傅留下來了。”

  澤仁口里的“王師傅”就是理塘縣供電公司員工王安全。他在拉波鄉工作了18年,對拉波鄉的用電變化感受最深。

  王安全剛到拉波鄉時,拉波水電站的兩臺機組已經有一臺壞了,這讓本來裝機量就小的電站更是捉襟見肘,那時平均每天發電量只有250千瓦,平均每家每戶只有1千瓦,僅能供日常照明,家用電器更是想都不敢想。

  “那時候,全鄉的電桿還是木制電桿,設備陳舊、線路老化,還存在私拉亂接的問題。鄉里不僅發電量不足,供電質量也差,還常常停電。”王安全雖然懂技術,能維護水電站,可面對這些問題,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006年至2008年,由縣政府出資,理塘縣供電公司改造拉波鄉的高低壓線路,原來的木制電桿全部被更換為水泥電桿,對百姓家的戶表也進行了改造,做到一戶一表、以表計度。該公司還全面改造升級拉波水電站的機組,把以前的舊機器更換為新設備,發電機的容量增加到500千瓦,足足翻了一番。

  如今,拉波鄉家家戶戶都用上了電冰箱、洗衣機、電視機等家用電器,打酥油茶用的茶桶被打茶機取代。傳統的藏式廚房里,整齊地擺放著電飯鍋、電餅鐺,干凈、整潔。

從貧窮落后到脫貧致富

  40年來,拉波鄉不僅實現了電力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轉變,交通、經濟和老百姓的思想也在電力的助推下,有了極大的改變。

  改革開放之初,拉波鄉的百姓大多說藏語,穿藏裝,懂漢語的人很少。拉波鄉副鄉長鄧珠說:“以前,老百姓靠挖蟲草和撿松茸維持生計,大家很少接觸外界,沒想過外出打工,對孩子的教育也不重視。大家認為,挖蟲草、撿松茸就能維持全家的生活,小孩子不讀書也沒有關系。”回顧往事,鄧珠頗有些無奈。

  1998年,拉波鄉然東村村民彭修簡安家買回了全鄉第一臺電視機,鄉親們像過年一樣聚到他家里去看電視;2003年,鄉里通了電話;2013年,鄉里通了互聯網,拉波鄉的百姓通過電視、網絡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思想也發生了變化。“大家現在不再只是固守在山村里挖蟲草、松茸,他們也想讓孩子到外面去接受更好的教育,有些人也漸漸地外出打工,想要生活得更好一些。”鄧珠說。

  今年18歲的澤桑從小就被父母送到縣城讀書。如今,她考上了巴中的一所大學,念學前教育專業,想畢業以后回理塘縣當一名幼兒園老師。澤桑說:“我們理塘縣很多學校都安裝了多媒體教學設備,這里的小朋友也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

  即使是挖蟲草、撿松茸這樣的傳統行業,電力的發展也給當地老百姓帶來了更多的機遇。丁真是土生土長的拉波人,在拉波鄉從事松茸銷售已經有十幾年了。他說:“新鮮松茸特別嬌氣,常溫只能保存3天。原來,我每天最多只能收幾百斤松茸,因為收多了既不好保存,也不好運輸。2015年,鄉里修建了一個面積200多平方米的凍庫,專門用來存儲新鮮菌類,最多可以凍15噸。有了這個凍庫,不僅新鮮松茸有地方保存了,還可以發展一些其他野生菌業務,我們的生意一定會越來越好。”

  在電力的支持下,拉波鄉的交通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拉波鄉只有一條水泥路,從鄉里到縣里要走11個小時;2016年,國家出資修建了寬闊平坦的柏油馬路,交通時間也縮短至2個小時。曾經,老百姓只能靠人扛馬駝把新鮮松茸送出大山;如今,小汽車只需要三四個小時就能把松茸送到機場,第二天松茸就能出現在全國各地的餐桌上。曾經,拉波鄉只有一臺老式東風牌柴油車,百姓出行全靠搭搭順風車;如今,鄉里70%以上的老百姓家里都有小汽車。拉波鄉正大踏步地走在改革發展的道路上。黃麗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來源系網絡轉載,本網系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及時刪除。

來頂一下
返回首頁
返回首頁
發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匿名發表
推薦資訊
中國交建:三峽“第一跨”萬州長江三橋合龍
中國交建:三峽“第一
郝鵬出席國資委警示教育大會強調  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建設讓黨中央放心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模范機關
郝鵬出席國資委警示教
加快產業升級 中國核電與中國核動力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加快產業升級 中國核電
山西航空產業集團40年變革發展之路
山西航空產業集團40年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欄目更新
欄目熱門
成功案列 | 會員服務 | 誠邀加盟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關于我們 |

亞歐網  廣告熱線:010-61224401  傳真 010- 61224401  客服QQ:924467170  Email: mxzh2008@163.com    Copyright 2005-2018 aeene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亞歐網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 京ICP備12037512

本站網絡實名:亞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