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以來,江西省核工業地調院憑借自身雄厚的技術實力和在貴州市場摸爬滾打的豐富經驗,業務發展迅猛,承接測繪項目數十個,合同總產值近1.7億元,其中由該院承擔的劍河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項目在黔東南州獲得了“數個第一”: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向全黔東南州推廣經驗的項目;第一個通過縣級自查、州級核查、省級驗收的航拍正射影像圖;黔東南州第一本發放的農村土地確權承包證書;黔東南州第一個被納入農業部系統管理平臺的土地確權成果…… 筆者專程趕往該項目部進行采訪,報道數個“第一”背后的動人故事。
劍河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項目包括劍河縣2176平方公里國土面積的航拍正射影像圖制作及35萬畝農村土地的確權工作,涉及全縣13個鄉鎮、301個行政村、5.2萬戶農業人口,合同產值1050萬元。而在2016年一年中所完成的前期外業調查是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項目中至關重要的一環,筆者記錄了三個發生在地調院技術員與劍河縣村民之間的故事。
誤解:技術員被當成“人販子”
2016年8月的一天,技術員黃行空和池亮亮兩人騎著摩托車,背著RTK(俗稱 “蘑菇頭”)等測量儀器進入劍河縣革東鎮東隴村。他倆先考察了一下村子四周的地形地貌,來到村口一處民宅附近的像控點,略作商量,便架好儀器準備測量。
誰知,他們“可疑”的行跡早已被村里一位苗族老人“盯”上了。老人一直在背后悄悄觀察二人的舉動,當看到他倆把RTK高高舉過一戶村民家的房頂時,苗族老人終于沉不住氣了,當即走上前來用當地方言大聲質問。雖然聽不懂老人說的是什么,但面對老人懷疑的神情,兩位技術員似乎明白了其中緣由。越來越多的村民圍攏過來,黃行空和池亮亮感覺氣氛有點不太對勁。他倆耐心地向村民們解釋此行的目的,“我們是政府派來給你們丈量土地的。”言語不通,村民們說啥,他們聽不懂,他們說啥,村民們也聽不懂。黃行空、池亮亮兩人使出渾身解數,村民們還是一臉茫然,也看不懂他們手里的RTK是什么玩意。
村民們篤定“此二人形跡可疑”,大家推搡著把黃行空和池亮亮圍堵在村委會,等待村干部來處理。黃行空和池亮亮兩人也及時向項目經理潘智良電話報告現場情況。為了避免引起更大的誤會,潘智良先安撫二人情緒并反復交代,絕對不能與村民發生任何肢體上的沖突,隨即又與劍河縣農業局相關領導取得聯系,由其出面向鎮村干部溝通解釋。誤會最終得以化解,村民們了解到原來是虛驚一場,這才同意放人。
事后,項目部了解到,由于東隴村附近一直有傳言說人販子會來拐賣小孩,老人們對外地人特別警惕,而黃行空和池亮亮一進村就四處打探,拿著村民們看不懂的儀器走村串戶,便更加引得村民們的懷疑,這才在該村上演了那充滿戲劇性的一幕。此后,項目部也吸取了經驗教訓,嚴格要求技術員外出調查必須佩戴由縣農業局專門制作的工作牌,外業調查工作要進行技術交底。
2016年8月至11月,隨著項目部外業調查工作的全面展開,100余名技術員背起行囊,走進村寨,與每戶村民到實際地塊上指界,核對修改承包地信息等,基本完成35萬余畝農田的確認工作,其進度之快速,行動之高效,被業內稱之為“劍河現象”,受到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得到了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
信念:“不漏掉一戶村民”
你一定很想問,全縣301個行政村都要去嗎?答案是一定要、必須要。
貴州的山路九曲十八彎,有的彎幾乎旋轉了180度。這樣的山路,對曾任該項目技術負責的李善文來說,更是難以忘懷。2016年夏天,李善文和同事兩人帶著設備來到劍河縣南寨鎮九里壩村尋找測控點,開展航拍獲取測量數據。不料7點左右,租來的汽車在返回縣城的半道上突遇故障,半路拋錨。司機是當地老鄉,查看一番看不出毛病,只好打電話叫附近的鄉人來修。起初對方不肯來,好說歹說才勉強答應。劍河縣縣城四面環山,隨便去哪個鄉鎮,抬腳就得翻山越嶺。3個人一直干坐到半夜12點,才終于等來了修車的人。
車雖然修好了,但困難卻“一個都沒少”。前往九里壩村的路一片漆黑,路面顛簸得很,看不清每一個轉彎后會出現什么。好在老鄉對路況熟,車緩慢地繞過每一道彎。凌晨3點,李善文和同事總算是安全抵達住處,而項目經理潘智良在項目部也一直等到了凌晨3點。
與那層巒疊嶂、連綿起伏的大山相比,技術員們的身影是那么渺小。但他們卻不惜用汗水與辛勞丈量著腳下這片神奇的土地,即使山再高,路再遠,也要排除萬難,奪取勝利,不漏掉一戶村民,不放過一個測控點。
情意:一碗蒸肉
尊重民俗,與老百姓打成一片,是項目外業調查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劍河項目如火如荼開展外業調查期間,正是村民們忙于收割稻子的季節。按規定,項目每一輪公示結果都要求每戶村民必須核實信息后簽字認可,方能進入下步工作,村民無暇配合導致項目無法順利實施。面對這樣的突發問題,如果通過鎮村干部強行干預,不僅效果不好,還會使村民產生排斥心理,事倍功半。怎么辦?駐村技術員想盡各種辦法,盡量在晚上找村民們交流?墒谴迕駛兏闪艘惶燹r活,累得根本不想理他們。后來技術員們索性和村民一起下田干活,主動幫助有困難的村民收割稻子?吹郊夹g員們賣力地幫助自己,村民們也心有觸動。完成階段性農活后,不用村干部再說什么,大家都自發來到村委會,積極主動配合確認。
相互尊重,互幫互助,技術員們與當地村民們的情誼就這樣在一點一滴中慢慢深厚起來。在革通鎮寶貢屯,得知技術員們因為工作要借住家中時,老鄉把家里珍藏已久的干臘肉從墻上取下來,做飯的時候專門給他們做了一小碗蒸肉,而自己一家人卻吃著剩菜。這讓技術員們的心中充滿感動,這不僅僅是一碗蒸肉,更是一份尊重與厚愛。
劍河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項目“數個第一”成績的取得與技術員們扎扎實實、加班加點開展外業調查和整理內業數據所付出的辛勞與努力是密不可分的。3年來,盡管困難很多,但這群“新貴州人”堅信辦法永遠比問題多,吃苦耐勞,勇于擔當,敢于挑戰,主動融入當地社會發展,不僅充分彰顯了江西核地質隊員的擔當與奉獻,更是以實際行動對江西地調院“結合本土資源,發揮自身優勢,融入當地市場,讓贛核事業遍地開花”指導思想得到有效落實。(張希朱學鳳)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來源系網絡轉載,本網系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