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風雨兼程,40年載滄桑巨變。伴著改革開放的進程,習水電網的發展有太多“高光時刻”,也有太多“溫馨畫面”。該局售電量從13.8萬千瓦時到9.78億千瓦時,從1500千瓦的馬臨火電廠,與紅旗電站實行以縣城為調度中心聯網運行到建成110千伏變電站5座、35千伏變電站12座,線路從1條35千伏主線到110千伏線路8條、35千伏線路20條,用戶從7000余戶到25.4萬戶,實現了從簡單的電網運行管理模式向智能化發展。這些數據背后,呈現的是習水電力快馬加鞭的發展態勢,和百姓舒適便捷的現代生活。
電網建設提高供電可靠性
“以前,家里要是沒有電,可以點煤油燈和蠟燭代替照明;現在,家里要是沒電了,可不是點蠟燭就可以代替的。電梯、供水、家庭洗衣服做飯,哪個都離不開電,更不用說電力對工農業的影響了。”回顧習水電網40年的快速發展,不僅告別了煤油燈照明和柴油機發電的歷史,也通過打造堅強電網為全縣經濟快速發展提供著重要支撐。
1986年,習水電網總裝機容量4090千瓦,年發電量400萬千瓦時。“十一五”以來,習水電網共投入建設改造資金14.74億元,供電可靠性大幅度提升,供電可靠率達99.84%,用電質量大幅提升,電壓合格率98.37%。“十二五”期間,習水縣全面推進小康電建設,總投資69729萬元,110千伏銀龍變、110千伏溫水變二期、35千伏土城變改造等相繼投運,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工程基本完成。2018年投資19698萬元用于全縣小康電示范、脫貧、極貧鄉鎮農村電網建設改造升級。
習水供電局始終牢記“人民電業為人民”的企業宗旨,歷經40年的頑強打拼,電網建設成果輝煌。截至目前,習水電網共有110千伏變電站5座,35千伏變電站12座;110千伏線路8條,35千伏線路20條,10千伏線路137條;配變共4882臺,總容量1101.7MVA,總用戶數25.4萬戶,農村“一戶一表”率達100%,預計2018年售電量突破10億千瓦時。2019年計劃投資約10億元,開工建設220千伏變電站一座(伏龍),500千伏變電站一座(桑木鎮莫洛)。目前已經完成選址工作,緊鑼密鼓開展初審設計工作。
多渠道交費方式便民又靈活
很多習水人都記得,改革開放初期收電費是“走收”,發展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柜臺的坐收,之后隨著銀行業務的推廣,收費窗口新增了銀聯POS交費、銀行代收代扣以及自助機繳費。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現在,習水供電局己經開通微信、支付寶、銀行自動劃賬等多種線上交費方式,用戶選擇線上交費戶數達92%,如今用戶動動手指交電費已成為現實。
技術發展向智能化邁進
40年的發展,從“用上電”到“用好電”,習水供電局一直致力于為滿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而努力。1978年改革開放以后,習水電網供電能力空前發展,尤其是近年來致力于打造“堅強智能電網”,通過新技術、新設備的不斷應用,實現在電力領域客戶服務、生產調度、規劃建設等各方面的創新,為“智慧習水”建設增添動力。
供電局傳統輸電線路一直使用人工巡視,巡線維護人員必須翻山越嶺,通過人工配合相機及望遠鏡的方式才能巡查。2016年,習水供電局嘗試利用無人機搭載攝像系統進行線路巡視。通過地面操作,對巡視線路實時拍攝,根據無人機拍攝情況判斷巡檢結果,制定相應解決措施,開展計劃工作,確保輸電電路的安全運行。
今年習水供電局投入資金5300萬元,用于轄區內14.9萬戶用戶低壓集抄建設和最后6.7萬只智能電表的更換。
用戶可隨時觀察智能電表的運行,實時掌握家中電器耗電情況,及時采取節電措施,讓每一度電的使用都能做到心中有“數”。低壓集抄的實現能及時、完整、準確的獲取用戶用電信息,滿足用戶用電個性化需求,減少因工人抄表帶來的誤差,更好地為客戶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
2018年,習水縣繼續圍繞如期實現減貧摘帽,率先在全省“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中達到全面小康的目標,堅定不移實施“酒旅并舉·富民強縣”戰略,堅定不移推動城鎮化和第三產業加快發展,努力完成“脫貧攻堅、率先小康、撤縣設市”三大歷史任務。
“十三五”規劃中,220千伏變電站主供縣城用電,500千伏變電站融入黔北電網,為習水整體經濟發展提供更加牢固、可靠的電力保障。習水電網的迅猛發展和供電保障能力的大幅提升,將繼續為全縣人民高舉深化改革旗幟,加速建設“實力、旅居、暢通、開放、文化、智慧、和諧”“七個習水”,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奠定堅實的基礎,為滿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用電需要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許燊芳)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來源系網絡轉載,本網系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