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在2018年初就辦理了內退手續,但對蔡建平來說,還遠未到徹底離開崗位的時候。
1982年1月,20歲的蔡建平從江蘇南通,坐船沿長江逆流而上,來到南京,接替父親在工廠的崗位。此后,他的一生和一家就給了梅山鋼鐵。
由此再上溯到1968年,蔡建平的父親響應國家“支內”號召,從上海來到南京,遵照周恩來總理“要早日把鋼鐵搶出來”的指示,作為第一批員工參加了“梅山會戰”。
這就是新中國鋼鐵史上的“9424”工程——1969年4月24日,原九四二四廠工程指揮部(梅山原名)成立,位于長江南京段邊上的梅山鋼鐵成為了上海的鋼鐵原料基地。1998年,梅鋼成為了寶鋼集團的下屬企業。
如今,歷經半個世紀后,梅山鋼鐵近乎完成了它的使命。2018年11月底,中國寶武鋼鐵集團(以下稱“寶武”)與江蘇省人民政府、南京市人民政府、鹽城市人民政府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中國寶武梅鋼區產業轉移和轉型發展,推動鋼鐵產業向江蘇沿海轉移。
根據協議,梅山鋼鐵將用10年時間完成多重功能的徹底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寶武在黃海之畔即將新建一座2000萬噸級規模的精品鋼項目。
蔡建平說,他很想從長江到黃海,去看看這個新基地。他一直努力想象這個集成行業最新高科技現代化的鋼鐵廠會是什么樣子。
梅鋼的搬遷,將形成多贏格局。“梅山是小支點、大戰略,關系到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國家戰略,關系到滬寧合作,關系到南京城市功能的轉型升級,大有可為。”12月13日,江蘇省社科院副研究員何雨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梅鋼十年內退出南京
梅鋼基地占地約10平方公里,長江之畔,位于南京主城區西南。
12月8日,作為上海人的蔡建平再次回到梅山的家,他的幾個徒弟早已等候多時,并直接把他拉到了車間。現在,一個以蔡建平為顧問的創新小團隊仍在繼續工作著,他們要繼續處理有關車輛保養維修的問題。這是梅鋼后勤保障的核心部門之一,大型車輛設備深入地下作業,需要時刻“體檢和看病”,以滿足24小時不停歇的生產線。
公開資料顯示,梅鋼總資產約336億元,固定資產約405億元,擁有從業人員約2.1萬人,占地約1.6萬畝。目前具備年產730萬噸鐵、760萬噸鋼、750萬噸熱軋板卷、100萬噸酸洗板卷和85萬噸冷軋產品的生產能力。
從企業發展層面看,梅鋼基地的徹底退出最關鍵的原因是原材料鐵礦石臨近枯竭。現在的梅鋼每年需要消耗約1000萬噸的鐵礦石,從資源儲量上看,當前尚存約5000萬噸,不過從保護出發,最多開采量在3000萬噸左右。
“不管如何精細化管理,3年左右,所在地區的鐵礦石將消耗接近尾聲。”12月8日,梅鋼企業文化部的一位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這個運作已50年的上海的鋼鐵原料基地很快真的是“原基地”。
梅鋼主斜坡道的一個工作人員進一步介紹,“現在開采的最深處已達—500米左右,開采成本對企業來說越來越不劃算,并且,當前鐵礦石的含鐵量已在下降,優質礦石越來越少。”
主斜坡道是梅鋼的標志性工程項目之一,于2000年完工,工期6年4個月,為地下采礦使用大型無軌采掘設備上下并運行、為運送大量物資材料下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實現了400萬噸采選綜合生產能力。
12月8日前后,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梅鋼基地看到,除了距離生活區約10公里的鋼鐵冶煉區仍在保持封閉生產外,其他諸多功能區已較少見到工作人員,特別是采礦區偶爾才有大型運輸車輛進出,昔日車輛排隊等候的場景已不復存在。
根據規劃,2023年前,梅山礦山將關停;近期,則力爭在2019年關停1A焦爐,2020年關停1B焦爐,2021年關停2#高爐和3#燒結機,到2028年前,實施梅鋼鋼鐵業的轉移調整。
在蔡建平所住小區正門外約500米的地方,一些老建筑正被拆除。盡管近年梅山很多建筑在近些年進行了外墻壁的刷新和加固工程,但總體上,大多建筑物都已有了幾十年的歷史。之前的學校宿舍,大部分都改造成房間租給了外地人以及周邊的百姓。
按照南京市的初步規劃,梅山地區首先要進行生態功能修復,有的地方會放水做成生態湖泊,與長江之間形成天然的自然生態過渡區,長江功能從為企業服務轉到為城市功能和居民服務,實現對長江經濟帶戰略“不搞大開發、共抓大保護”精神的貫徹;有的地方要則需要拆遷重新,進行功能的重新布局。
南京城市腹地拓展
梅鋼搬遷對南京城市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一是梅山鋼鐵成立50年來承擔的大量社會管理和城市管理事務,會部分轉移至所在地;二是,采礦、鋼鐵冶煉以及誕生的如化工等非礦產業,對區域環境有著直接的影響。三是,在主城區范圍內,約10平方公里的占地一定程度上與南京城市規劃特別是整體功能布局存在大量需要協調的地方。
考慮上述原因,根據三地的協議,梅鋼將用10年左右的時間實現功能的陸續退出,分步實施,直到徹底完成轉型。
南京的工作方案明確,要積極主動與梅山和南京城市規劃、產業經濟、土地管理、環保等職能部門聯絡對接,做好轉型發展項目落地工作,推進土地、房產等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
根據初步規劃,南京將要對其進行新一輪改造提檔。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南京將在此打造區域總部和產業科技創新中心,重點布局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新材料、現代貿易物流、工業服務、城市服務以及產業金融等新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實現與城市區域經濟協同發展。
關鍵在于,梅山鋼鐵逐步退出后,南京城市腹地徹底打開。受制于歷史和地理,南京是全國所轄面積最小的省會城市之一,主城區的拓展已近無空間,這影響到新興產業的落戶和發展,并影響到省會城市首位度的提升。比如,梅山所在的板橋地區地鐵的通達已討論多年。
有南京市發改委和經信委人士在受訪時認為,從他們的個人研究看,在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南京迎來了以梅山為支點對接上海的新機遇,建議推動梅山建設成滬寧高水平合作示范區。
“梅山,上海的飛地,南京的腹地。”何雨認為,梅鋼外遷是南京城市功能“退二進三”的一個重大進展。在對梅山地區的綜合治理和開發中,南京可以大膽探索構建滬寧合作的飛地型示范區新模式,為新時代下區域一體化探索經驗,特別是非接壤上海地區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戰略探索新經驗。
與長三角最西的南京對應的是,距離南京車程約3.5個小時、長三角城市圈最北翼的鹽城,一個代表了未來鋼鐵產業發展圖譜的現代化鋼鐵基地正在推動中。
鹽城打造“濱鋼未來城”
對新基地所在地江蘇鹽城來說,是求之不得的重大機遇。
12月12日,鹽城市分管寶武新基地建設的副市長孫軼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上海、寶武和江蘇方面從開始正式高層接觸,到最后這個超級工業大項目選址落戶濱海港地區,前后一共僅4個月。
接下來的進展推行也很快。
“本來預計是2019年元旦一過,寶武集團派人過來,但是,這個計劃提前了,下周100多人的前期工作組就要來開展工作了。”12月11日晚,鹽城市政府副秘書長、江蘇濱海新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顧亞軍說。
當晚20時30分,顧亞軍帶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一起走訪了當地為寶武集團“先遣隊”準備的生活基地。這里距離黃海直線距離僅2公里,建設在一片自然形成、提檔改造后的湖泊邊上。
在看了生活基地后,江蘇省屬企業金陵飯店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高管提出,可以將金陵飯店的管理品牌輸入到鹽城來,爭取合作共贏。目前,金陵飯店在全世界范圍內已運營管理了150多個酒店。
顧亞軍建議,金陵飯店可以與地方上一起合作,為幾大央企的管理人員們提供高質量服務,以滿足企業各種業務所需。
另一路考察的人馬,江蘇大吉集團高管吉偉表示,企業總部就在梅山地區,因為主營業務是環保和海運,愿意到濱海港地區來投資,建設一個多功能匯集的區域功能性總部。
2018年前三季度,梅鋼實現營收約290億元,凈利潤約26.4億元,繳納稅費約17.6億元。“正在對寶武綠色精品鋼基地進行上下游產業研究,借力這個項目發揮鋼鐵產業對地方經濟發展拉動的優勢。”濱海縣委常委李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濱海的鐵路、高速、內河航道等工程,都在積極建設、推動和規劃中。
不過,寶武鹽城新基地所謀者更大。因為,項目是一次性規劃,分階段實施,一期精品鋼產能規模800萬—1000萬噸,投資500億元,而總投資要超1000億元。
按寶武集團公告,鹽城基地將建設為智能化水平領先、環保水平領先、設備工藝領先、全球最先進的全流程鋼鐵聯合企業,并且,在設計和建設過程中將貫徹國際上先進的理念,做好智慧工廠總體設計和各系統設計,建設成生態環境優美、體現現代化企業特色的新型工廠。
簡言之,鹽城基地將建設成為現代化、生態化、高技術、高效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鋼鐵生產基地,是代表全球鋼鐵生產的“未來工廠”。
在環保上,以“減量化、再利用、可循環”為原則,對所有料場進行封閉化、筒倉化處理,將采用全自動無人化作業最大化地提高資源利用率,以達到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目的。
“以鋼鐵產業為代表,寶武鹽城基地將成為江蘇甚至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標志和樣本。”孫軼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我們歡迎一切與寶武、與梅鋼有緣分的人來工作,在新時代再繼一份緣,讓他們的夢想在鹽城延續。”顧亞軍說,現在,因寶武集團這一戰略性投資,有很多上海的企業和人士提前來調研。
區域格局重塑
“梅山是小支點、大戰略,關系到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國家戰略,關系到滬寧合作,關系到南京城市功能的轉型升級,大有可為。”何雨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長三角一體化戰略中,長期困擾上海的問題是,受空間距離作用下的影響力與帶動力衰退規律影響,無法對長三角西北地區形成有效的帶動作用。但產業與功能轉移后的新梅山空間,可將其打造為上海在長三角西北地區的一個增長極,成為上海引領長三角西北翼發展的一個戰略性支點。
事實上,在長三角一體化戰略中,因為鹽城是長三角城市群最北翼城市,寶武鹽城新基地也在發揮著戰略性支點的作用。
何雨認為,一個在長三角城市群西翼,一個在長三角城市群北翼,上海、江蘇和寶武集團的新一輪戰略布局,將深刻重塑區域內部的城市群空間關系,以上海為龍頭牽引西翼和北翼兩端的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的新格局得以成型。
那么,這一輪重大投資布局,能否形成企業、地方共贏的新局面?
鹽城是江蘇“1+3”功能區中沿海地區的重要港口城市,特別適合發展超大型工業生產體系。據悉,近50家央企在鹽城有投資項目。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根據合作協議,雙方共同推動寶武鹽城綠色精品鋼基地建設,促進雙方在鋼鐵基地、城市建設、港口碼頭、物流運輸、科技創新等領域全方位、多元化合作。
寶武集團支持濱海港工業園區鋼鐵配套產業園區建設,參與濱海港城及相關項目建設與管理,規劃建設區域經濟總部和科技創新研發中心,協同打造宜居宜業生態城、高效智能港和現代產業服務體系。
因為有上海、央企和江蘇省級的全面支持,鹽城也成為了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背景下協同發展的典型。其中,寶武集團要建設的區域總部經濟項目位于主城的核心區,這對處于江蘇城市第二方陣的鹽城來說,可融合來自上海的城市管理經驗,提升城市的品質。
采訪中,當地多個縣級官員認為,根據合作協議,央企會全面參與到地方的發展中,可以協調諸多重點基礎設施工程的建設與完善,如與國家部委的直接對接就多了管道,加之省級助力,這促使江蘇全省區域協調發展進入新時代。
這也意味著,江蘇全省經濟發展,已從過去蘇南蘇北均衡發展到全省協調發展,再進入到了新一輪的長三角一體化下的協同發展。
目前,國務院已批復同意了淮河生態區經濟帶發展規劃,其中提檔的淮河二級航道建設與出海口濱海港之間直連工程正在開展專題研究,而濱海港30萬噸級航道建設前期研究也將推進。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來源系網絡轉載,本網系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