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作為一個科學家,我也誠惶誠恐。”
斯坦福大學教授李飛飛在9月17日舉行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說道。“我們從未創(chuàng)造過一種如此接近人類的技術,但對它的未來影響還知之甚少。”這是李飛飛自宣布卸任谷歌云AI負責人之后的首次演講,繼續(xù)呼吁人工智能應該“以人為本”。
9 月 10 日,谷歌云CEO戴安•格林(Diane Greene)宣布,李飛飛將于2018年年底卸任,重返斯坦福大學任教。而接替她的正是卡耐基梅隆大學(CMU)計算機系系主任安德魯•摩爾(Andrew Moore)。 值得一提的是,摩爾是一名谷歌老員工了,他曾在2006年至2014年在谷歌工作。
而格林卻沒有對外提及,摩爾也是目前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的人工智能特別工作組的聯(lián)合主席,該組織與美國軍方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據(jù)悉,與摩爾同為該特別工作組聯(lián)合主席的是羅伯特•沃克(Robert Work),沃克是前美國國防部副部長,紐約時報稱其為“美國國防部Maven計劃創(chuàng)建背后的推動力量”,而Maven計劃則是美國“算法戰(zhàn)跨部門小組”利用AI技術挖掘作戰(zhàn)數(shù)據(jù)而成立的。
恰逢中美貿易戰(zhàn)、中美兩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爭奪,李飛飛的離任、摩爾的回歸,重新引發(fā)了一場關于AI原則的討論——AI究竟是以人為本的科技,還是與國家軍事力量糾纏在一起。
(左圖為李飛飛教授、右圖為安德魯•摩爾教授)
1、摩爾的回歸是對Maven反對者的一記重拳
Maven計劃目的在于加速美國國防部對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技術的集成,將國防部海量可用數(shù)據(jù)快速轉變?yōu)榭捎糜谛袆拥那閳蟆?/p>
2017年12月,“Maven計劃”首批算法在美國非洲司令部部署。2018年3月,在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簽署的2018財年綜合支出法案中,美國國會為“Maven計劃”增加1億美元經費,使其在2018年獲得的經費總額度達到1.31億美元,這筆資金將主要用于改進算法讀取全動態(tài)視頻信息的能力。
今年上半年,谷歌公司4000多名員工簽署請愿書抗議公司參與“Maven計劃”,要求谷歌退出該計劃,并起草、公開和執(zhí)行一項永不發(fā)展戰(zhàn)爭技術的政策,十幾名員工辭職以示抗議。今年6月,谷歌CEO皮蔡公布了一份指導公司發(fā)展人工智能的7條原則,其中包括永遠不將人工智能用于增強武器,確保人工智能應用于對社會有益、安全的應用,并且決定終止該公司同五角大樓的人工智能合同。
如今安德魯•摩爾的回歸無疑會重新引發(fā)關于谷歌涉足人工智能市場以及該公司與軍方關系的爭論。
在卡內基梅隆大學任職期間,摩爾經常討論人工智能在防御和軍事應用方面的積極作用,這位人工智能專家曾在2017年發(fā)表的關于人工智能與全球安全的演講中發(fā)表驚世駭俗的言論,“如果我們想要并且需要的話,我們可以用無人機監(jiān)視整個世界。”這無疑是對很多非美國盟友國家領空權的一次公開挑釁。
當然這一“屁股決定腦袋”的權威發(fā)言或許正中美國鷹派人士的下懷,摩爾擔任聯(lián)合主席的特別工作組隸屬于新美國安全中心,該組織的使命是“發(fā)展強有力的、務實的、有原則的國家安全和國防政策,以促進和保護美國的利益和價值觀。”其實,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就是美國的軍情智庫,今年7月,由安德魯·摩爾在任期間發(fā)布《人工智能與國家安全》的報告。
摩爾的回歸,引起了多位反對Maven計劃的谷歌前員工的不滿。“在內部廣泛出現(xiàn)針對Maven計劃的異議之后,谷歌決定聘請摩爾,這非常令人擔憂”,美國知名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引用一位谷歌前員工的話說。
“谷歌員工希望公司盡可能地與軍工企業(yè)劃分界限,而不是更多參與。對于那些簽署了取消Maven計劃聯(lián)名信的4000多名谷歌員工來說,這次摩爾的回歸就像是一記重拳。”
如果谷歌參與或卷入到美國Maven計劃之中,這無論是對谷歌返回中國,還是在AI技術在全球市場本土化落地過程中都將帶來極其深遠的影響。這一次,谷歌將走進一個十字路口。
2、全世界都盯著,谷歌能否堅守原則?
作為全球人工智能前沿的科研機構,谷歌的大膽投入其實與以往國家力量作為前沿技術研發(fā)主導力量有所不同,而谷歌的AI進展牽動著各方人士的神經,首先我們得了解一下安德魯·摩爾(Andrew Moore)的經歷,以及其對于人工智能的價值觀。
作為一個出生在英國的美籍科學家,安德魯·摩爾對于將人工智能帶出實驗室保持謹慎的保守態(tài)度,他曾在接受采訪時說過,“即使我知道在一個城市里布置一組自動駕駛汽車可以減少50%的死亡率,我也不會去做,因為還沒有一個正式證明能100%地確保它不會導致不必要的死亡。”
盡管如此,他并沒有回避與軍事部門打交道,新美國安全中心人工智能特別工作組在3月宣布成立時,摩爾成為扛鼎人物。在卡內基梅隆大學公示的簡歷中提到,摩爾的工作曾涉及“發(fā)現(xiàn)和監(jiān)視恐怖威脅”,他也在一份2017年9月發(fā)布的“海軍部自動和無人系統(tǒng)”的研究報告中被列為貢獻者之一。
看來,摩爾對于AI的民用化與軍事化持有者大相徑庭的態(tài)度,并在各種公開場合鼓吹AI應用于國防的前景和軍事用途。
摩爾在2018年一次關于全球安全的講話中,他談及將谷歌和亞馬遜生產的消費電子產品運用于軍事用途的可能性,以“撥開戰(zhàn)爭迷霧”。谷歌、亞馬遜本身已經不僅僅是美國人的公司,而是代表不涉政的國際化技術力量,摩爾入職谷歌,對這家極客文化主導的硅谷公司引發(fā)動蕩。
反對Maven計劃的一派認為,谷歌應該與軍方劃清界限;而摩爾的加入讓一部分“中間派”開始動搖立場,但是很顯然,摩爾的到來將會壯大此前參與到Maven計劃中的谷歌部門實力,并推動谷歌AI技術的軍事化應用。
讓人欣慰的是,反對派中的多位學者,曾給谷歌方面的幾位負責人寫信,這些負責人除了Alphabet CEO拉里•佩奇、谷歌 CEO桑德爾•皮蔡以及谷歌云CEO 戴安•格林之外,還有谷歌云首席科學家李飛飛。李飛飛曾警告谷歌管理層在討論AI和軍方合作時要小心行事。
AI能否參與到軍事化,是一場關于技術有沒有價值觀立場的終極拷問。如果認為技術沒有價值觀,就像電力應用在軍事當中一樣是無可厚非的話,那么就不會引起這樣的爭論和不安了。
2018年3月7日,李飛飛在《紐約時報》網站發(fā)表了題為《如何讓 AI 對人類有益?》(《How to Make A.I. That’s Good for People》)的文章中寫道,許多人說機器并沒有價值觀,但實際上,機器的價值觀就是人類的價值觀。
AI該體現(xiàn)怎樣的價值觀?在李飛飛看來,人工智能需要更多地反映我們自身智力的深度;人工智能應幫助人類,而不是取代人類;確保人工智能在發(fā)展過程中得到正確的引導。
李飛飛的言外之意是,谷歌開發(fā)AI技術應該堅持谷歌人所持有的價值觀,而不應受美軍方強權擺布。
3、谷歌AI軍事化的危機透視
首先,人工智能應用在國家安全、刑事偵查、反恐等領域前景確實非常大,這本身也是AI應用的場景之一。
美國獨角獸公司Palantir就是AI安全局等項目服務政府第一個吃螃蟹的獨角獸公司,Palantir幫助FBI、CIA、美國國土安全局等部門從海量財務數(shù)據(jù)、DNA樣本、語音資料及世界各地地圖等數(shù)據(jù)中找到了追蹤本·拉登行動的一手資料,國防安全輔助服務一直是Palantir現(xiàn)金牛業(yè)務。
我國AI應用的人臉識別技術、智能攝像頭安防監(jiān)控現(xiàn)在廣泛應用在火車站、機場、交通等公共區(qū)域,刑事案件偵查中也開始使用格靈深瞳、明略大數(shù)據(jù)的數(shù)據(jù)化分析平臺,通過快速構建起人、事、地、物、組織之間的多重關聯(lián)結構關系能夠大大提升刑偵效率。
其次,企業(yè)確實能夠從服務政府國安及偵查項目中獲得數(shù)億訂單,但這并不意味著谷歌要這樣做。
谷歌作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以及移動互聯(lián)網安卓源代碼開發(fā)平臺,如果谷歌為美國軍方效力,不僅威脅美國本土用戶的隱私問題,全球網民的信息安全問題都會令人寢食難安;谷歌本應該成為互聯(lián)網信息保護的“執(zhí)劍人”,但是這希望或許將會隨著安德魯·摩爾的加入而變得渺茫,而摩爾到任,本身或許是資本與政治在激烈博弈中達到的某種妥協(xié)結果。
此前谷歌在中美貿易戰(zhàn)的導火索“中興事件”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其實已經引發(fā)了谷歌為美國軍事政治力量所影響的擔憂,如今引起國內媒體的警惕亦不無道理。
再次,目前摩爾到任,或許意味著谷歌在2019年將續(xù)簽Maven計劃,谷歌AI技術或許會用在軍事演習、武器、飛機、網電攻防等領域為美國軍方服務,從而引發(fā)全球新一輪的軍備競賽;這實際上是美國本土日益掀起的“美國利益至上”的保守主義的延續(xù);這本身并不利于谷歌之前在AI商業(yè)化中所扮演的積極角色。
結 語
盡管最早計算機是起源于二戰(zhàn)中炮彈彈道的計算,但是計算機真正發(fā)展為互聯(lián)網則是全球信息高速互聯(lián)互通的和平年代下發(fā)展起來的,商業(yè)始終是互聯(lián)網主流;谷歌作為全球化信息流通的產兒應該捍衛(wèi)其“不作惡”的價值,尤其是有能力行惡的時候;如今AI對于人類命運前途未卜,谷歌更應該明確對于政府力量介入以及軍事專家滲透“Say NO”就像蘋果拒絕美國政府要求協(xié)助解鎖手機一樣;如果受限于地域偏見喪失全球用戶的信任,或許對谷歌來說才是最大的危機。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來源系網絡轉載,本網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本網及時刪除。
|